聽新聞
0:00 0:00

乳癌0徵兆!39歲婦胸部一照「病灶滿天星」 醫:再晚連成一整片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楊女(左)乳癌復發,治療後病情控制穩定,並送上禮物感謝三總腫瘤醫學部主任戴明燊。(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楊女(左)乳癌復發,治療後病情控制穩定,並送上禮物感謝三總腫瘤醫學部主任戴明燊。(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54歲楊小姐已對抗乳癌15年,原來她在39歲時接受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左胸出現「滿天星狀」病灶,確診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讓楊女相當驚訝,因為她完全沒有感覺,還好醫師及時發現,否則這些點恐怕會「連成一整片」。

從事褓姆工作的楊小姐今(30)日出席衛教記者會分享,39歲那年在一次教會的報佳音活動中,接受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左胸出現「滿天星狀」病灶,確診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讓她驚呼,「我完全沒有感覺,也摸不到,醫生說幸好早發現,否則這些點會連成一整片。」

楊女透露,確診後,她陸續接受局部乳癌切除手術、37次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治療,並進行長期追蹤與用藥。幾年下來病情穩定,一直到第8年(46歲)時,原想著自己的抗癌生活即將「畢業」,打算偷懶不回診追蹤,也覺得回到醫院又被當「病人」看待的感受不好,但後來想想還是在延遲3個月後走進診間做追蹤檢查,沒想到結果醫師竟宣告癌細胞復發。

她說,病灶復發的位置是在左胸側腋下淋巴結,經手術再切除,「我配合化學治療,一次、兩次、三次……直到第五次,我的眉毛掉了、頭髮掉了、體重暴增,樣子我都快不認得自己了。」楊女說罹癌後有兩次崩潰大哭,第一次是手術後看到的10多公分傷口,第二次是在化療的病房洗頭時,看到頭皮因化療副作用出現的大面積禿髮。四個月的化療,接著再放射線治療,再檢查時癌細胞又多轉移了數顆腋下淋巴結,宣告先前的所有手術及化放治療皆無效。

所幸,在醫師鼓勵下,楊女決定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確認不適合再次化療,改以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治療。不過,2018年時該治療仍無健保給付,一個月數萬元的藥費,一度讓她猶豫不決。但她想起女兒及母親,她告訴自己:「我不能比媽媽早走,我要活著。」在發現商業保險可以補助後,下定決心遵從醫囑規律用藥。

楊女透露,接受CDK4/6抑制劑治療已持續6年以上,病情穩定控制,體力逐漸恢復,不斷地用行動證明「只要還能呼吸,就有活著的價值。」這幾年,楊女完成單車環島一圈半,還騎上武嶺;泳渡日月潭;參加「捕捉希望」癌症攝影比賽等。她也笑說下個目標是「登上玉山」。

三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戴明燊部主任指出,國內乳癌患者中,以荷爾蒙受體陽性且HER2陰性的亞型占6成最多。初診斷時若為第1-2期,部分病患可能須加上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預後大多良好。不過,也有部分病人確診時即是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國內外治療指引皆已將CDK4/6抑制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擇,台灣健保目前給付治療最多2年。

他說,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在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呼籲治療有效的病友應持續用藥不中斷。

#乳癌

【J4葛瑞絲滑上車EP.17】「二階罷免王鴻薇&眾闌尾終局之戰‧集結」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