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世界之最/擊敗日韓新加坡!台灣為何能成東亞最快樂國家?

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台灣不只是美食天堂,更是東亞最快樂國家。(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灣不只是美食天堂,更是東亞最快樂國家。(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202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最新排名揭曉,台灣高居全球第27名,榮登東亞最快樂國家,在幸福感受評比中領先新加坡、日本與南韓,再度證明台灣不只是美食天堂,更是亞洲幸福指標之冠。

全球快樂國家榜單公布 台灣表現領先東亞鄰國

這份報告由牛津大學幸福研究中心發布,依據2022至2024年期間的民眾生活滿意度平均數據與蓋洛普的「坎特里爾量表」(Cantril Scale)編製,同時參考六大關鍵指標:人均GDP、社會支持、健康壽命、自由度、慷慨程度與貪腐感知。

台灣在這次報告中排名第27,擊敗包括新加坡(第34)、日本(第55)、南韓(第58)、中國(第68)與香港(第88)等主要東亞國家,成為本區域最幸福的國家。

共餐文化成幸福關鍵 台灣人每週與人共享超過10餐

牛津大學幸福研究中心主任、《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主編楊-伊曼紐·德內夫(Jan-Emmanuel De Neve)指出,台灣人「經常與人共餐」的習慣,是快樂感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調查,台灣人平均每週有5.5次晚餐與人共進、4.7次午餐與人共享,總共14餐中高達10.1餐是在他人陪伴下完成,讓台灣在142個受訪國中共餐頻率高居第八。

台灣是東亞最快樂國家,「共餐文化」是關鍵原因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是東亞最快樂國家,「共餐文化」是關鍵原因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東亞孤食文化盛行 台灣逆勢突圍

報告也點出,東亞其他國家的共餐情形相對較低,日本與韓國的「孤食」現象逐年升高,與單身家庭增加與高齡化社會結構變化密切相關。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文化對「認識的人」的定義差異,也可能導致調查結果出現偏差。報告指出,東亞與南亞的受訪者往往不將家人或室友視為「認識的人」,因此共餐次數在統計上可能被低估。

從餐桌開始的幸福感 專家:共餐是社會凝聚力的表現

德內夫強調,在全球普遍面臨社會疏離與政治對立的時代,能否與人共處、共享,是提升個人與集體幸福的重要方式。他認為,「讓人們重新回到餐桌前,是強化社會連結的第一步。」

這也凸顯出台灣文化中重視家庭與社交的特色,無論是家人團聚、朋友聚餐或是同事共食,「一起吃飯」已經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來源。

亞洲還有誰進步?越南幸福感急升引關注

報告中還提到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亞洲國家-越南。該國的排名從2020年的第83名快速提升至2025年的第46名,五年內攀升近40個名次,成為本屆進步最顯著的國家之一,顯示其在經濟發展與社會支持方面已有大幅改善。

幸福的定義,不只是數據,更是日常的溫度

儘管北歐國家如芬蘭、丹麥依舊穩居榜首,但台灣以「日常的幸福感」勝出東亞對手,展現出高連結、高共感的生活模式。從擁有的資源到與人共享的關係,台灣證明:幸福,不一定要高調,但一定要有溫度。

#世界快樂報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