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古代是怎麼處理垃圾的?亂丟垃圾會有什麼下場?很多人看完後嚇傻了

新奇中心/唐家興報導

古代人們是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令人好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人們是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令人好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現代科技進步,對於處理垃圾都有一套標準流程,但對於日益增加的垃圾,還是非常苦惱!然而,現代人處理垃圾都感到困擾了,不禁讓我們想到,古代人們是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懲罰那些亂丟垃圾的人呢?

看完文獻資料的記載,我們要慶幸活在現代,古代對於亂丟垃圾的處罰可是極重的;《韓非子.七術》記載,有「殷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的明文條款,意即棄灰於街道上的人,會受到斷手的嚴懲。這是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懲罰亂丟垃圾事件;想像一下,亂丟垃圾要處以「斷其手」的刑罰,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不過,後來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棄灰于公道者的「灰」,雖然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垃圾,但嚴格來說,應該是指會釀成火災的灰燼,所以刑罰才會那麼重;不過,不管指何種垃圾,在古人眼中,亂丟垃圾不僅影響城市衛生,更是對皇權的不敬,所以處罰自然也不會輕。

看看各朝文獻記載對亂丟垃圾的處罰:《漢書·五行志》也說:「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黥,是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之刑;到了唐朝,律法上略有鬆動,據《唐律疏議》記載:「其有穿穴垣牆,以出穢污之物於街巷,杖六十。」唐代對於隨意傾倒垃圾者,處以杖刑六十的處罰;而到了明朝,律法對於亂丟垃圾的處罰力度進一步減輕,「其穿牆而出穢污之物於街巷者,笞四十」,對於亂丟垃圾者,在明朝仍需挨四十大板。

黥,是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的刑罰。(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黥,是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的刑罰。(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然而,在如此嚴苛的刑罰下,古人都把垃圾倒在哪裡?根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商城工作站站長楊樹剛介紹,在考古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灰坑。「實際上就是垃圾坑,用於傾倒垃圾,在各個時期的遺跡中都普遍存在。」楊樹剛說,這些灰坑有天然的,也有人工開挖的,幾乎有人類活動的地方都能發現灰坑。灰坑分佈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可能就是當時集中進行垃圾處理的地方。

不過,對於垃圾的處理,僅僅依靠法律法規以及人們的自覺性顯然不夠,這就催生出許多以垃圾為生的職業。據《太平廣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唐貞觀年間,有個叫裴明禮的人,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世家,幼時讀了些詩書。長大後的他,既沒有繼承家族農業,也沒有加入科舉大軍,而是選擇了一項當時不被人理解的事業「垃圾回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不僅靠著垃圾回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還因為勵志的名聲和聰明的頭腦,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破格收入官場,最後官拜正三品太常卿。

唐朝裴明禮靠「垃圾回收」累積大量財富。(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唐朝裴明禮靠「垃圾回收」累積大量財富。(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基本上,對於垃圾的處理,古人主要採用焚燒或掩埋的方法進行處置;至於糞便等有機肥料,農民們都會運回田裡充當天然的農業化肥;當然,古代也有專門管理垃圾的機構,如《周禮》記載一官名「條狼氏」,條狼氏的職責就是專門負責清掃道路上的垃圾,就是清潔員、環衛工;北宋初年,宋太宗設置了城市管理機構-街道司,負責城市的道路綠化、清潔、溝渠等工作;可見,宋朝的環衛管理已經相當完善,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度;而接下來的朝代也都非常重視衛生工作,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還記載了元代城市的清潔情況,給予極高的評價。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