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究竟怎麼死的?專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但死得確實冤枉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讓很多人都誤解周瑜了。(影視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讓很多人都誤解周瑜了。(影視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東吳大都督周瑜(字公瑾),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締造三國鼎立基礎。然而於西元210年行軍於巴丘(今湖南岳陽)途中突染重疾逝世,年僅三十六歲。其死因曖昧不明,多年來引發關於內部權力角逐與健康因素的猜測。

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還江陵…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同《江表傳》言「道遇暴疾」,皆明示他死於疾病,而非小說中所述的氣死或心結所致。近代學術研究一致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後人文學加工的結果。

史書記載,周瑜(右)相貌俊美、天資聰穎、胸襟寬闊、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傳言「曲有誤,周郎顧」。(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史書記載,周瑜(右)相貌俊美、天資聰穎、胸襟寬闊、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傳言「曲有誤,周郎顧」。(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搜狐網》歷史專欄明確指出小說中「氣死周瑜」的情節,與史實中出入的謬誤:

第一氣:諸葛亮巧計奪取南郡,周瑜因此吐血身亡(史實中,周瑜花了一年時間才攻下南郡,而諸葛亮此時正在零陵並未介入)。

 第二氣: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周瑜因此痛失「夫人」和「兵馬」(實際情況是孫劉聯姻是政治安排,周瑜並未參與其中)。

第三氣:諸葛亮識破周瑜計劃假道伐蜀,導致周瑜因箭傷崩裂而死(史實中,周瑜確實有征西的計劃,但並未與諸葛亮正面交鋒)。

這些傳說般的情節與《三國志》中的記載有著顯著的差異。

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之計」,西進取蜀過巴丘時患病即逝,享年三十六歲。(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之計」,西進取蜀過巴丘時患病即逝,享年三十六歲。(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根據正史記載,周瑜的死因可歸納為三大原因:

舊傷遺留:建安十四年(209 年)的南郡之戰中,周瑜親自率軍與曹仁激戰,右肋不幸中箭,傷勢嚴重。在古代醫療狀況有限的情況下,箭傷雖經治療有所癒合,但很可能留下了慢性感染或後遺症,對他的身體機能造成了持續影響。

過度勞累:身為東吳大都督,周瑜肩負著重大的軍事和政治責任。從赤壁之戰前的戰略籌劃、練兵備戰,到戰爭中的前線指揮、再到戰後穩定東吳局勢、防範曹操反撲,他長期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導致免疫力下降。赤壁之戰後,歷經璧守荊州、計畫西征,持續動員與籌備,長期累積過勞。

疫病影響:三國時期,戰爭頻繁,衛生條件較差,疫病時常流行。周瑜長期在軍營中生活和指揮作戰,感染疫病的風險較高。加上巴丘地區曾為曹操軍隊遭遇大規模瘟疫之地,《三國志·郭嘉傳》記錄曹操因疾疫逼迫燃船退兵。學界推論周瑜或於沿途感染急性疫病。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低下,難以治癒。

赤壁之戰火燒連環船,非諸葛亮的構想。《三國志·周瑜傳》載明,火攻策是由周瑜部將黃蓋提出,周瑜遂采納建議,命黃蓋率十餘艘蒙衝艦載燃料油膏詐降,順風點火,擊燒曹軍連環船。(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赤壁之戰火燒連環船,非諸葛亮的構想。《三國志·周瑜傳》載明,火攻策是由周瑜部將黃蓋提出,周瑜遂采納建議,命黃蓋率十餘艘蒙衝艦載燃料油膏詐降,順風點火,擊燒曹軍連環船。(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赤壁之戰後,周瑜被拜為偏將軍,並擔任南郡太守,成為東吳政權的重要支柱,其麾下的三萬水軍精銳,遠超孫權直接控制的兵力。周瑜過於鋒芒畢露,也為他埋下了政治危機的種子。

《江表傳》記載周瑜性格豪爽、氣度非凡,深得士民的敬仰,無形中威脅了孫權的權威。這種權力的矛盾在周瑜提出「取蜀併張魯,聯馬超以圖北方」的戰略時達到了高潮。孫權表面上支持,實際上卻在周瑜出征前悄悄削減了其所需的糧草補給。

更諷刺的是,周瑜臨終時推薦的魯肅,後來卻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了一個無所不知的「好人」角色,成為權力鬥爭中的關鍵人物。其實在周瑜死前的三個月內,發生了三個至關重要的事件,令人對他之死的真相產生疑問:

魯肅上位:孫權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分割了周瑜的一部分兵權。

劉備挑撥:劉備藉機向孫權暗示周瑜的才華可能成為威脅,表露出對他不滿的情緒。

曹操遊說:曹操派遣蔣幹勸降周瑜,雖然未能成功,卻加劇了孫權對周瑜的猜忌。

在這樣的政治漩渦中,周瑜最終帶著病體出征,卻未能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價值。周瑜的早逝讓孫權表面上深感痛惜,親自為他預備喪事,敬意溢於言表。但巴丘城的濃霧中,或許潛藏著一場精心策劃的死亡陷阱。

《三國演義》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橋段,將周瑜塑造成嫉賢妒能的小人。(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三國演義》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橋段,將周瑜塑造成嫉賢妒能的小人。(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周瑜在史書中的形象是「軍事家兼政治家」、具有遠見與胸襟。赤壁之戰後,他提出「吞魯聯馬、以襄陽為據點各據一方」的進攻曹操戰略,正展示其戰略敏銳。

然而,後世文學尤其《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忠誠,將周瑜塑造成嫉賢妒能的小人;這種形象自東晉起大量流傳,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臨終遺言,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卻也讓三國戰神周瑜形成錯誤的歷史印象。

#歷史上的今天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