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外資」硬闖董事會?金管會急查陸資黑手滲透可成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金管會:以最快速度調查是否陸資介入可成股東會改選。(示意圖/PIXABAY)

▲金管會:以最快速度調查是否陸資介入可成股東會改選。(示意圖/PIXABAY)

千億市值的機殼大廠可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474)預計於5月27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改選在即,卻意外掀起一場驚人的經營權爭奪戰。來自新加坡的外資股東TIH僅持有1%股權,卻在3月突然提出1席董事與3席獨立董事名單,並大動作刊登報紙廣告徵求委託書,引爆市場高度關注。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對此表達強烈不滿,質疑TIH根本未與公司溝通,就強勢提名幾乎足額的獨立董事人選,且多為股權重整與資產操作專家,引發外界猜測是否意圖染指公司經營權。

洪水樹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他才持股1%,卻提名了3席獨董,這些人完全與我們技術密集、管理精實的經營調性背道而馳。」在他眼中,讓出任何一席獨董,恐將改變公司治理方向。他進一步指出,審計委員會對公司資金流通及重大資產交易具有實質否決權,若TIH掌握關鍵獨董席次,恐對公司營運造成重大干擾。

外界更關注的是,TIH的背後是否藏有中國資金介入?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今(1)日證實,已接獲相關檢舉,正在緊急蒐集事證,啟動「最快速查核」,並將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3條之1規定辦理。若查實為陸資非法投資,最高可處以新台幣2500萬元罰鍰,並限期出清持股。

金管會表示,將依經濟部「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中所載的實質控制標準來判定是否為陸資。只要大陸人士直接或間接持有超過三成股權,或對公司營運、人事決策具有控制力,皆可被認定為陸資。經濟部也列舉五項判斷標準,包括協議持有超過半數表決權股份、掌握財務與營運控制權、可任免過半數董事、主導決策組織表決,以及其他依國際或我國會計準則具控制力的情形。

另一方面,針對TIH刊登報紙徵求委託書一事,金管會強調,若涉及違法價購,將依《證券交易法》第178條規定,處以24萬元至480萬元罰鍰,且該代徵求單位一年內不得再承辦徵求人業務,並須停止其代理表決權計算。集保公司也將強化對個人資料使用的控管,確保遵守個資法相關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洪水樹家族去年7月曾捲入內線交易調查,亦成為外資質疑公司治理的焦點之一。TIH則在廣告中批評,可成高層幾乎皆為洪水樹家族成員,運作模式近似「one man company」。熟悉內情的法人更指出,自從可成於2020年出售泰州廠後,公司與法人互動漸趨薄弱,也讓市場開始思考經營層透明度與話語權的問題。

TIH究竟是藉機爭奪控制權的「禿鷹」,還是希望參與治理、提升公司體質的投資人,目前仍無法斷言。然而這場「一席都不能讓」的攻防戰,不僅牽動公司未來治理結構,更成為檢視台灣資本市場對陸資審查力道與公司治理改革壓力的試金石。

目前可成股價在傳出委託書爭奪戰消息後大幅上揚,4月16日爆出近萬張大量,至今漲幅已逾10%。金管會強調,台灣資本市場歡迎外資,但外資應誠信守法投資,避免因不當行為破壞市場公平性,未來將持續密切監控並依法辦理。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