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南韓總統李在明23日至25日展開上任後首次的雙邊外交出訪,但他打破以往新任總統先訪美的慣例,這次他先前往日本與首相石破茂會面,且會面氣氛相當友好,美國CNN報導此事時以「這周末已寫下歷史」形容,認為日韓由過去殖民歷史相互有敵視的情況轉為友好「不容忽視」。
李在明與石破茂進行雙邊峰會後,日韓發表睽違17年的首次聯合聲明。(圖/翻攝自X平台 @shigeruishiba )睽違17年!日韓首發聯合聲明
CNN報導指,李在明與石破茂進行雙邊峰會後,日韓發表睽違17年的首次聯合聲明,指出兩國將在人工智慧、貿易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等領域深度合作,甚至還宣布成立聯合任務小組,要解決人口老化與生育率降低帶來的挑戰。
然而,這場峰會最令人矚目的並非簽署的文件,而是兩位領導人之間的笑容與溫暖言辭。
從敵對轉向友好 李在明:我們像親密朋友
美聯社指出,李在明這次的訪日行程,被視為在為8月25日於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首次關鍵峰會做準備,屆時主要議題為貿易和防務。李在明在與石破的峰會結束的聯合記者會後說:「我今日帶著一份信念來到日本,那就是要大膽擺脫過往做法,推行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務實外交,並開啟一條面向未來、互利合作的道路。」
李在明稱,他是1965年韓日邦交正常化後,首位就任後選擇日本做為雙邊首訪目的地的南韓總統。他今年6月曾在G7峰會與石破茂會面。李在明說:「這是我們的第二次會面,但我覺得我們就像親密的朋友一樣。」
殖民歷史成兩國關係陰影 李在明曾稱尹錫悅「東京傀儡」
石破茂也給予非常正向的回應,認為穩定的關係對於兩國有利,也有助於整個地區。CNN報導分析,這種從敵意轉向友好的明顯轉變,不容忽視。
李在明曾批評前任尹錫悅,稱他是「東京魁儡」。(圖/翻攝自윤석열尹錫悅臉書)日本對朝鮮半島長達三十多年的殖民統治,一直是造成日韓關係有裂痕的主因。2023年,李在明甚至還曾批評他的前任尹錫悅出席日韓高峰會,稱他是「東京的傀儡」。
李在明執政後 選擇務實外交
但換他坐上總統大位後,就換了思考,展現出「更務實」的態度。今年8月15日,是南韓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李在明當時稱日本是「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夥伴」。
這場關係回暖並非僅止於外交,更多反映出地緣政治的局勢,韓日兩國都在應對與美國越來越動盪的關係。美國總統川普難以預測的外交政策,使得曾經穩固的同盟出現裂痕。川普加徵關稅,要求增加國防開支,並要求兩國為駐韓與駐日美軍支付更多費用。如今,韓美之間曾經牢不可破的同盟,已不再是美國國務院的口頭禪。
美國對俄烏戰爭態度讓盟友憂心
位於東京的天普大學日本校區亞洲研究教授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對 CNN 表示,「問題在於,川普那種反覆無常、交易式的外交,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安,我認為,在烏克蘭被出賣之後,很多美國盟友都在質疑,美國的安全保障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在日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常被視為一個警訊。前首相岸田文雄曾警告:「今日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日的東亞。」東京與首爾都更加憂慮北韓持續增強的核武庫,以及北韓與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日益加深的關係,北韓士兵甚至獲得了第一線戰場經驗。
在白宮與川普會面過的石破,或許已向李在明提供建議,讓他了解如何應對這位性格反覆的總統。(圖/翻攝自X平台 @shigeruishiba)日韓擔心台海衝突爆發美方立場
另一個迫在眉睫的隱憂,正是台海潛在衝突。隨著中國加強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雙方擔心局勢可能失控,戰火就在家門口點燃。屆時美國是否會介入,又或是如同近期阿拉斯加峰會所見,川普或未來的美國總統可能選擇與威權領袖達成交易,卻沒有台灣在場。
除安全隱憂之外,川普的貿易戰也對兩國經濟造成衝擊。
雖然日本與南韓都與美國達成協議,暫緩部分最嚴苛的關稅,但汽車零件、鋼鐵與鋁的稅收增加,仍重擊這兩個以汽車與科技產業為核心的經濟體。
同時,兩國領導人也必須小心維繫與中國的關係,因為北京仍是兩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雖然兩人都不認同川普對習近平的對抗姿態,但他們仍得在不犧牲經濟利益的情況下,應對美國的要求。
石破或傳遞「和川普溝通寶典」給李在明
在白宮與川普會面過的石破,或許已向李在明提供建議,讓他了解如何應對這位性格反覆的總統。今年二月訪美時,石破在會面中奉承川普,說:「能見到這位電視上的巨星,我非常興奮。」然而,隨著數月的關稅壓力、以及日美未能簽署協議而引發國內批評聲浪不斷,石破語氣開始轉變,他後來曾形容:「川普不是一個正常人,他是隨時會改變規則的人。」
這段剛起步的韓日合作關係面臨的一大挑戰,是石破茂可能的辭職。由於他的政黨在參眾兩院皆失去多數席位,他正面臨愈來愈大的下台壓力。若石破真的下台,如何將這份難得的合作精神傳承給繼任者就將成為關鍵,否則這份新近建立的善意將難以持續發展。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