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堰塞湖因量體過大,隨意開挖後果不堪設想。 強颱樺加沙外圍環流昨(23日)下午帶來驚人豪雨,導致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溢流,馬太鞍橋被沖垮,滾滾泥水如同海嘯湧入光復鄉,釀成嚴重災情,迄今共造成14人死亡、34人受傷、124人失聯。有網友質疑,為何不以爆破、開挖方式解決堰塞湖問題?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堰塞湖因量體過大,隨意開挖後果不堪設想;他強調,內政部與專業團隊合作,持續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因此才能提前疏散民眾。
李鴻源指出, 水利專業問題通常以模型做預測,淹水深度、範圍都可透過模擬掌握 。例如水位超過多少就會溢出、原本的壩高會被沖垮多少等,同時計算水量,一旦超過堰塞湖能容納的範圍,下游河床就可能潰堤。
李鴻源強調,不太可能用爆破、開挖方式來處理堰塞湖,因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約9100萬噸,隨意開挖將導致可怕後果,僅能透過岩型鑽探先觀察地質結構,找出最脆弱的地方,並對該區域適度引流,透過降雨讓其進行自然沖刷。
李鴻源舉例,當初921大地震形成的草嶺潭堰塞湖,後來4度形成堰塞湖,包含今年7月的丹娜絲颱風,多次因颱風泥沙淤積,出水口的天然堤壩被沖毀而自然消失。
李鴻源說,堰塞湖必須提前監測與預防,將傷害降到最低,因內政部長劉世芳請託,與台大、交大土木及大地專家組成團隊,對馬太鞍溪堰塞湖即時監控及模擬, 進行預警、疏散,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更多鏡週刊報導
強颱樺加沙重創花蓮 釀14死124人失聯
中心綜合醫院整合AI科技 立委見證精準影像健檢醫療
首屆星耀獎新北登場 表揚學子推廣全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