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新情況。(圖/翻攝自行政院臉書)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1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堰塞湖最新情況。季連成指出,堰塞湖要解除紅色警戒有四個要件,現在大概已經達成了三個,包括堰塞湖水流量不足以影響安全、堤防加強鞏固且具備三層防護力、疏濬工程超前,至於最後一項「撤離計畫」,他今天上午會做最後確認,待縣長徐榛蔚核定後就會公布,並展開兵棋推演,讓民眾了解撤離的模式、方法與路線,之後就按照這個撤離計畫來執行。
季連成曾提及,解除堰塞湖紅色警戒須符合四個指標,包括堰塞湖水流量是否會造成衝擊、安全堤防的修復狀況、疏浚工程及撤離計畫核定完成等。
季連成今日表示,專家近日陸續對堰塞湖透過水位探測器、無人機巡查進行全面性監測,發現堰塞湖淤泥非常嚴重,水儲存量大概僅剩155萬噸,約為原來的1.7%,「這個水流量如果全部下來,都不足以影響光復鄉、萬榮鄉跟鳳林鎮的安全」,且現有的堤防、疏濬和橋樑結構都能保持安全,因此風險已大大地降低,「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還是會每天做全面性監控,除了水位探測器之外,也有無人機每天巡查,觀察水位變化是否有異樣,目前堰塞湖每天的水流量仍然維持在50萬噸到100萬噸。
季連成說明,關於疏濬量部分,目前已達到9萬方公噸,正在超前地中;而在堤防鞏固方面,目前正在加強鞏固中,堤防長達2860公尺,這是很完整的,所有的缺口幾乎都有效地防堵,也具備三層的防護力量來抵擋水流衝擊。
至於撤離計畫部分,季連成表示,昨天已召集縣府、原民會與三個鄉鎮長、中央各部會同仁做最後一次審核,今日上午11時他會再做最後確認,待確認完畢後就會交由縣長核定,之後就按照這個撤離計畫來執行。
季連成指出,撤離計畫將擴大警戒範圍,大致上來說仍是維持光復鄉、萬榮鄉跟鳳林鎮,只是這次有部分受災地區沒有納在原來的警戒區域,將加大警戒區域。同時,撤離計畫也明確「強制撤離的啟動情境」,原則上單日累積雨量達到200毫米左右,或發生5弱以上規模的地震,就會啟動撤離。
針對疏散對象、範圍與方法,撤離計畫鎖定3鄉鎮共12村里作為保全戶去落,總計1837個門牌數、總人數約8524人,其中優先撤離區共86個門牌號碼、147人,包含老人、幼童、身障者、長照個體以及老人之家的住民,都是優先撤離對象;撤離路線與收容點部分也有非常詳盡的規劃,計畫中也包括民宿遊客的撤離動線,車輛將以光復糖廠為核心,向大富農場疏散。
季連成說,撤離計畫待縣長核定後會公佈,讓民眾能了解內容。而在撤離計畫核定後,將啟動第二步驟:兵棋推演,先讓相關的撤離人員、鄉鎮及原民代表來一起做圖上的兵棋推演,熟悉撤離的方法與模式;等到災區完全復原完畢、民眾的生活恢復正常,才會啟動實兵演練,讓民眾了解撤離的模式、方法與路線。
季連成最後也補充,堰塞湖要解除紅色警戒有四個要件,現在大概已經達成了三個要件,就是堰塞湖維持正常水流量50萬到100萬噸,不足以影響到安全,這是第一個要件;堤防已經鞏固,長達2860公尺、高度維持5公尺,而且具備三道防線;疏浚工程也在超前。至於第四個要件就是撤離計畫,等到縣府核定、經過兵棋推演,也可能不經過靜態的兵棋推演,待縣府核定撤離計畫後就會按照計畫執行,「這四個要件達成了,紅色警戒就會逐步往下降到黃色警戒,甚至於會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