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BBC 18日報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哈瑪斯已從加薩送回兩具據稱是以色列人質的遺體。截至周六前,28名罹難人質遺體中,已有10具遺體被送回以色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只有在最後一批人質遺體回還,以及停火協議落實之後,才會考慮重新開放連接加薩與埃及的拉法(Rafah)口岸。該口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巴勒斯坦人相當依賴拉法口岸出境治療,也有數千名巴勒斯坦人依賴該口岸重返家園。
聯合國車輛18日開進加薩,所見之處全是廢墟,崩壞如末日電影場景(圖/翻攝自X平台 @AssalRad)哈瑪斯周六歸還兩具遺體
報導指,最新歸還的遺體經由紅十字會轉交給以色列軍方,隨後被運送至以色列境內,並將進行正式身分確認。哈瑪斯稍早表示,這兩具遺體於18日在巴勒斯坦領土內被發現。目前仍有16具遺體尚未交還。
但哈瑪斯遲交讓以色列強烈不滿,因為上周簽訂的停火協議明確規定,加薩須交還所有人質,不論生死。哈瑪斯則表示,因許多屍體仍埋於瓦礫之下,搜尋困難重重。
以色列威脅不還完遺體 重要口岸不開
為加快歸還人質遺體的速度,納坦雅胡辦公室下令「無限期關閉」拉法口岸,直到所有罹難者遺體都歸還才會考慮重開,這讓等待返國以及出國治療的巴勒斯坦人相當不便。
NBC報導指,以色列軍方本周稍早告知聯合國,將減半原本預計進入加薩的援助量,理由是哈瑪斯遲遲未加快交還以色列人質遺體的進度,這是雙方爭議的主要焦點之一。
聯合國機構警告,加薩地區的援助供應情況依然極為嚴峻,因為以色列持續關閉數個關鍵邊境通道,使得援助物資難以運送至飢荒最嚴重的地區。
然而,美國則淡化了延遲是否構成違反停火協議的說法。川普上周在訪問以色列與埃及期間,將該協議稱為「重大勝利」。停火協議文本尚未正式公布,但以色列媒體取得的疑似草案顯示,協議中確實提及「部分遺體可能無法立即尋獲」的情況。
哈瑪斯歸咎以色列空襲 難搜尋遺體
而哈瑪斯則將責任歸咎於以色列,指出以軍的空襲將加薩大片地區夷為平地,許多建築物成為廢墟,而以色列不允許挖掘所需的重型機具進入當地,使搜尋更加困難。聯合國人道事務主管弗萊徹(Tom Fletcher)表示,加薩「如今已是一片廢墟」,民眾在瓦礫堆中尋找遺體與家園的殘跡。
以色列軍方證實,哈瑪斯17日交還的第10具人質遺體身分為馬加利特(Eliyahu Margalit)。他在2023年10月7日的恐怖攻擊中遇害,遺體被帶入加薩。
此外,根據協議,以色列釋放了250名關押於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囚犯,以及1,718名來自加薩的被拘留者。
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衛生部表示,以色列18日也透過紅十字會將15具巴勒斯坦人遺體交還給加薩當局,使截至目前加薩共接收了135具遺體。
脆弱停火 近期以色列又砲擊
同日,哈瑪斯旗下的民防部門表示,一枚以色列坦克砲彈擊中一戶巴勒斯坦家庭,造成11人喪生,這是停火以來以軍在加薩造成的單一最嚴重事件,也讓停火協議相當脆弱。
以色列軍方的理由是,士兵當時向一輛「可疑車輛」開火,該車輛據稱越過了所謂的「黃色分界線」,也就是以色列軍隊仍控制區域與撤離區域的界線。目前這條分界線並無明顯標示,也不清楚該車輛是否真的越界。BBC 已向以軍要求提供事件的具體座標。
飢荒尚未解 努力增加糧食生產
兩年的戰爭與以色列對援助的限制,使加薩人口瀕臨飢荒。全球最具權威的飢餓監測機構已於8月宣布,加薩北部(包括加薩市)正式進入飢荒狀態。以色列當時僅允許極少數援助卡車進入,導致大量物資滯留邊境外。
聯合國表示,截至16日,以色列向斡旋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共有約950輛卡車。世界糧食計劃署同時努力在加薩境內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過去兩周,代爾貝拉(Deir al-Balah)與汗尤尼斯(Khan Younis)的九家麵包坊平均每日生產超過10萬份麵包。然而該機構表示:「進入加薩的營養食物仍不足以應對嚴重的飢餓狀況。」
聯合國人道事務副秘書長弗萊徹表示,,目前正努力「迅速重建」糧食生產,目標是啟用30家麵包坊,日均供應100萬份餐食。戰爭爆發前,加薩人口約為200萬。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