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洪正憲提醒,服藥後應避免喝酒,以免放大副作用,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圖/翻攝自Pixabay)吃藥後應避免飲酒,但有民眾卻誤認為「錯開時間」就沒問題。對此,藥師洪正憲表示,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迷思,因為藥物進入體內後並不會馬上消失,可能停留數小時或數天,而酒精同樣需要經過肝臟分解,就算「錯開」服用,藥物和酒精依舊可能在體內碰頭,導致藥效失衡或副作用加劇,嚴重可能導致休克。
洪正憲19日在臉書粉專「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在」中發文,指出經常聽到病人和他說「藥師,我有喝酒,不過放心啦,我都有和藥物錯開兩小時!」這句話聽起來安心,但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迷思。
洪正憲說明,藥物進到體內後,不會馬上消失,而是經過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可能停留數小時甚至數天。酒精同樣需要肝臟分解,酒精在體內的半衰期一般為4-5小時。換句話說,就算「錯開」服用,藥物和酒精依舊可能在體內碰頭,導致藥效失衡或副作用加劇。
對此,洪正憲列出4種碰到酒精很危險的藥物,其中最嚴重的還可能會引發休克,請民眾務必避免,如下:
1.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
酒精會進一步抑制中樞神經,嗜睡、頭暈、反應遲鈍會「加倍」,嚴重甚至可能呼吸抑制、昏迷。
2.止痛藥
普拿疼(acetaminophen)遇上酒精,容易增加肝損傷;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搭配酒精,則會大幅提高胃潰瘍與出血風險。
3.慢性病藥物
酒精合併降血糖藥,可能造成嚴重低血糖;和抗凝血劑,如華法林(warfarin)一起,則顯著提高出血風險。
4.抗生素
像metronidazole(甲硝唑)或部分頭孢菌素,與酒精併用會出現嚴重的「類戒酒反應」,像臉潮紅、心悸、噁心嘔吐,甚至可能休克。
至於服藥過後,到底應該間隔多久才可以飲酒呢?洪正憲說,一般建議至少間隔12小時以上,才能讓酒精大致代謝掉,但是某些藥物,例如disulfiram(戒酒發泡錠)停藥後兩週內喝酒都可能引發嚴重反映。
最後,洪正憲提醒,酒精和藥物的交互作用比想像中危險,一杯酒不只可能讓藥效大打折扣,更可能放大副作用,甚至是危及生命。最安全的原則就是,用藥期間避免飲酒,若真的有飲酒習慣,一定要告訴醫師或藥師,請專業人員幫忙評估,正確用藥、謹慎避酒,才能守護健康。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