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越吃越少?注意!老人厭食症增加40%失能風險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老人厭食症是指晚年食慾下降和/或食物攝取減少,是導致銀髮族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況的主因,許多銀髮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厭食現象。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表於《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的研究,調查4393名、平均年齡76歲的銀髮族,經過各項檢查及2年追蹤後,發現有老人厭食症的人,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沒有的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顯著增加40%!顯示銀髮族一旦開始有厭食現象,未來有更高的比例會衰弱甚至失能。

▲長輩越吃越少?注意!老人厭食症增加40%失能風險(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銀髮族若出現衰弱或失能情形,以後恐長時間臥病在床,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平均年齡雖然上升,不健康餘命卻創新高,晚年平均有8.5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長命不等於好命!且台灣2020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將更趨明顯,年輕世代將承擔更多照顧長輩的責任,對健保也會造成沉重負擔,根據統計,2020年健保總額已達7526億元台幣,其中65歲以上,慢性病醫療費用占率為47.9%,當中很多慢性病都是因營養不均衡所引起。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厭食症在國人晚年發生率高,可能原因如附件。而細究銀髮族的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發現「食不下嚥」是一大關鍵因素。食不下嚥包含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咬不動、嚥不下、沒食慾等,一旦進食出現困難,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狀況,提高了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造成惡性循環,對生活品質、死亡率均產生負面影響。

許惠玉進一步說明,要分辨長輩是否有老人厭食症,除了觀察進食狀況外,非計畫性的體重降低也是重要警訊。依據2019年澳洲多倫斯大學發表於《臨床營養與代謝照護的最新觀點》期刊的文獻,針對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因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的效果也有限。而要預防老人厭食症的發生,需要從多方面來改善,建議家人一定要多觀察長輩的身心狀況,包括是否保持一定的「活動、運動、互動」,特別是長輩的「進食情況」。若是出現咀嚼吞嚥困難的現象,可以用「好咬好吞安全喝」的飲食,讓其安全地經口進食。許惠玉特別提醒,有些家人因為擔心長輩嗆咳,而讓其長期灌食或是只喝流質食物,這將使得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造成惡性循環。

銀髮族不可忽略的咀嚼吞嚥障礙!國內65歲以上的社區銀髮族有21.8%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換句話說,大約每10位長者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而在長照機構裡,吞嚥障礙的問題更是常見,約有51%有吞嚥問題。吞嚥障礙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疾病分類,每日三餐面臨咬不動、吞不下、常嗆咳時,吃東西不再是享受,是一件辛苦的事,人生將會索然無味。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也會慢慢退化,即使沒有任何疾病的長者有時也會有一些吞嚥功能的障礙。例如:偶爾嗆到,容易有食物殘留在喉嚨或口腔等。這些問題常常只是生理的老化,只要稍微注意食物的準備、進食的姿勢、進食的環境等便可以明顯改善。但仍有些長者其吞嚥功能有較大的異常,如不經過專業吞嚥治療可能會有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甚至死亡。長者之吞嚥異常需尋求專業的治療情形,包括曾經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症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這些長者一定要接受完整的吞嚥評估及治療。

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說明2013年美國中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銀髮族一旦出現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的情況,在飲食上常會避免一些比較難咬的食物,如生鮮蔬菜水果、煮太老的肉類、太乾的麵包等,進而傾向選擇較軟、易咀嚼的食物。但通常這些食物的醣類及脂肪量也比較高,蛋白質和纖維也較易不足,這樣的飲食改變也因此會增加特定併發症的風險,如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等。且當排除的食物愈多,越不容易得到足夠的營養,進而產生衰弱及各項疾病的惡性循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為讓大眾更能關心及了解老人厭食症,透過教育、臨床評估、食品生活化及促進食慾和進食技巧,讓長輩有食慾、吃得下、吃得營養、吃得開心;不需插管灌食或只能吃流質食物,一道可口的飯菜比什麼靈丹妙藥都要有效。希望長輩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能由口進食,與親愛的親友一起享受美味的料理,有了胃口就有能力享受有滋有味的人生。

 

▲提升銀髮族食慾和進食技巧(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