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鬥士/感謝他們忍喪子痛簽器捐 抗癌鬥士「重生」呼吸

記者張雅筑、影音剪輯江芳緣/台北報導

「其實我知道可以移植的時候,當下的心情是蠻複雜的...」因為血癌接受移植出現排斥,導致肺臟嚴重失能,好不容易可以器捐,但想到對方是發生意外自己才有機會重生,抗癌生命鬥士李宜錡坦言,第一時間是有掙扎的,因此移植後就激勵自己要把這個肺顧好。事實上,宜錡自己本身也有簽署器捐同意書,她說,自己經歷過,所以格外知道那種等待活下去的心情,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可以支持,不論是器捐還是骨髓建檔。

▼▲宜錡16歲時確診血癌,歷經三次的移植才控制住,但沒想到接著竟出現排斥現象,導致肺功能受損。(圖/受訪者提供)

宜錡在16歲時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所謂的血癌,因化療沒有效果,所以只能靠骨髓移植,但這過程她遲遲等不到吻合的捐贈者出現,最後只好和媽媽搭配,透過半相合技術來移植治療,歷經三次才順利成功。但就在移植百天左右,開始出現慢性排斥,宜錡連走路都會很喘,最後除了得仰賴攜帶型呼吸器外,更得靠輪椅代步,過程中甚至經歷過數次的氣胸住院,相當辛苦。

▲那時不僅得仰賴呼吸器,走路更得靠輪椅代步,相當辛苦。(圖/受訪者提供)

歷經五年的觀察,確定血癌控制住,去年(2020年)醫師評估宜錡可以接受肺臟移植,老天爺也很眷顧她,評估後兩個月就出現捐贈者,但談及當時的心情,宜錡直言,是很複雜的,「等到了(肺臟)當然是很開心有這個機會,但是畢竟也是一個人,他走了之後才能有這個機會,就好像也開心不太起來。」一旁的媽媽也說,當時宜錡幾度覺得是用命換命,內心相當糾結,不過最後她選擇轉念,在移植後告訴自己,努力復健並顧好這個肺,「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可能多做有益社會的事情,就是讓這個肺用越久越好。」

談及器捐,宜錡說,過去在求學過程中其實並沒有特別接觸到這個議題,是因為自己遇到了才得以更了解,而在等待的期間,她也簽下了器捐同意書,不確定罹癌的自己未來能不能幫上忙,但她覺得,那是一個希望和心意。至於捐贈給的自己的「恩人」,她透露,只知道是未成年,對於他家人的大愛,真的很感謝,「通常捐贈者會有這種情況,都是出意外走的會比較多,所以其實他們的家人應該都還在很難過的時候,可是像這個未成年,就很有可能是家屬幫他做的決定,我覺得真的很不容易,很謝謝他們。」

▼▲接受肺臟移植的宜錡,她努力復健並參加馬拉松,激勵自己要顧好這顆肺並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圖/受訪者提供)

要等到合適的捐贈者出現真的相當不容易,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全台目前就有逾1萬人在等待器捐,其中肺臟是最困難之一的。宜錡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說,自己算是幸運,評估後兩個月就等到,且還是完全吻合,「可是有些病友可能等一兩年才會配對到,要不就是配對到了,都進了開刀房,麻醉之後發現捐贈者的肺可能有其他的問題,被退貨好幾次才成功移植。」直言每個生命要延續下去,真的是得經過種種考驗。

經歷過才深知「想活下去」多不容易,宜錡分享自己的抗癌故事,除了希望鼓勵其他病友、帶給這社會正向能量外,也希望讓更多人關注、重視骨髓移植和器官捐贈議題。宜錡表示,以骨髓來說,只要抽一點血就可以建檔,至於器捐部分,她覺得生命的意義可以有很多形式,若用不到的器官可以幫助到更多人,那也許可以考慮選擇這條路,讓等待重生的人可以有個機會。

▼▲(上圖)重生後的宜錡和媽媽一起登象山,(下圖)接受專訪的宜錡,雖然血癌二度復發,但她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重視器捐和骨髓移植議題。(上圖/受訪者提供;下圖/記者張雅筑攝)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