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文總「匠人魂」刻劃鐵工師傅曾文昌「不被彎折的意志」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紀錄台灣百工百業的豐沛能量,文化總會《匠人魂》系列影片走訪全國各地,今年底推出第31集「鐵匠手中的火」,影片主角是永燊達金屬的老闆、年齡僅近50歲就已投入鐵工職涯33年的師傅曾文昌,刻劃出他學師辛苦、創業受挫、一路到事業開花結果、致力推動鐵花窗美學復興的歷程,呈現出他人生經歷中那股「不被彎折的意志」。

職人百工是國家根基,為紀錄匠人一生懸命的精神,文總自2017年起拍攝《匠人魂》系列影片,至今累積31支、觀看人次約400萬,並曾獲外交部協助翻譯外語版,向世界傳遞台灣的匠人精神。今年歷經疫情警戒期,文化總會《匠人魂》歷經困難,終於完成第30集「與老建築對話」與第31集「鐵匠手中的火」。

文化總會指出,本集匠人魂影片的主角,是鐵工師傅曾文昌,他雖因家庭及經濟因素,高中就輟學,卻在歷經滄桑之後,全心投入鐵工工法的鑽研,甚至因為寫了部落格受到各界矚目,還被出版社相中,成為撰寫《做鐵工的人》一書的作家,被稱為「與鐵共生的男人」。

鐵花窗在1920年代傳入台灣造成流行,但方便快速的不鏽鋼鐵窗傳入後便較為沒落。曾文昌在當學徒時曾看過老師傅做鐵花窗,但自己創業後常常接的工程卻是拆除鐵花窗,他有感於當年師傅花了多少心思在這面窗戶上,便決定找老師傅請益,鑽研出鐵花窗的工法。

▲鐵花窗在1920年代傳入台灣造成流行,但方便快速的不鏽鋼鐵窗傳入後便較為沒落。(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文總在影片中提到,曾文昌師傅的事業起步於標榜低價、速成、耐用的不鏽鋼時代,曾師傅過去只有拆除鐵花窗的經驗,直到一位繼承老屋的客戶委託,為他帶來第一次製作鐵花窗的契機;他感嘆,在城市逐漸遺失了的鐵花窗之際,如今雖不再是台灣建築的主流構件,卻成裝載常民共體記憶的文化符碼。

曾文昌也曾參與多件裝置藝術的施作,善於將藝術家的意念化為實體,例如在雲林椬梧的景觀再造計畫中,設計師與曾師傅的團隊合力打造13扇窗景,耗費5個工作天,只為以鐵材塑造結實累累的稻穗。「當你用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用擔心別人看不到,你的能量是會累積的,時間到了,別人就會看到。」他不僅重現消失的台灣街景,更以鐵作畫,在窗格上造出新的人生風景。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