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萬病之源被中醫找到了!恐養出致命癌細胞 但要逆轉很簡單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寒氣是萬病之源。只要身體陽氣不足,各種疾病都會上門。(圖/翻攝自pixabay)

▲寒氣是萬病之源。只要身體陽氣不足,各種疾病都會上門。(圖/翻攝自pixabay)

現代人最大的健康課題,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免疫力,畢竟只要有足夠的免疫力,就能抵抗外來的病毒和各種要命疾病。而在中醫眼中,免疫力指的就是身體的「陽氣」,只要陽氣旺盛,疾病就不容易找上門。臺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醫師就提醒大家,「寒氣是萬病之源」,更會養出癌細胞,因此透過五種簡單方法讓自己陽氣旺盛一定要學起來!

大家都怕癌症,樓中亮醫師表示,防癌即養生,要想辦法讓身體陽氣旺起來。只要重視節制的飲食與作息,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就能預防癌症找上門。樓中亮醫師也在《算癌症》書中更推出不同的防癌養生法,本篇就從補養陽氣說起。

中醫樓中亮教大家,從現代大數據和古老中醫智慧「算」出癌症。(圖/時報出版提供)

▲中醫樓中亮教大家,從現代大數據和古老中醫智慧「算」出癌症。(圖/時報出版提供)

陽氣旺起來,讓身體不再寒冷

寒氣是萬病之源,身體寒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一旦循環變差身體就會缺氧,二氧化碳排放差,營養物質就無法送達細胞、組織、器官,相對的體內毒素便無法排出體外;毒素累積過多身體開始發炎,長期發炎導致細胞突變─就是癌細胞。其實我們身體有所謂的正氣,講白了就是身體自癒能力,臨床上檢驗已經測出血糖偏高、高血壓、尿酸高等情形就代表體內陽氣少,相對的寒氣盛,所以提升陽氣排出寒溼這是我們不生病的基本功。

我在臨床碰到許多重症患者手腳摸起來非常熱,很多人因為手足心熱就認為自己是熱底,也就是陽盛體質,但是他們舌下溫度都只有三十五度多,所以可以知道,雖然手腳發熱但其實是體寒,其原因是中醫的內寒而逼陽外越,尤其若冬天仍赤著雙腳,那身體裡的寒氣就會更嚴重。那麼我們該如何讓自己陽氣旺盛?我教大家幾個方法,只要持之以恆,身體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就會改善。

1、泡澡

可以說是最有效果且最便捷的全身保暖法,晚上泡完澡後,睡眠品質也會變好但溫度不能太熱,否則會適得其反。很多患者一聽到泡湯的指令,水溫會調到四十三~四十五度甚至更熱,泡完後整晚興奮的不得了,睡也睡不好。因為水溫四十度以上身體會由交感神經掌控,若在四十度以下則是由副交感神經掌控,所以晚上泡澡溫度最好在四十度以下(三十八~四十度)。

泡的時間要多久?大約十五~二十分鐘,一般來說人體的血液循環約一分鐘循環身體一次,所以泡澡不但促進了血液循環,同時也增加了腎臟代謝的功能,因此也不宜泡太久。很多人會問要泡半身或全身浴?半身浴的好處是心臟負擔小,但天氣冷時上半身容易冷,此時可以維持浴室溫度,也可以在上半身披個毛巾,另外家裡無法泡澡改成泡腳也行,水溫一樣三十八~四十度就可以了。

2、絲瓜絡按摩法

這種方法有幾個好處:

1、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2、強化自身的免疫力。

3、調整因為姿勢不正確壓迫的血管。

4、消除壓力。

使用時機為每天洗澡的時候,早上最好,因為水溫及按摩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可以讓白天的精神變好。絲瓜絡應如何使用?首先身體先冲水,再來用絲瓜絡從腳往上刷,再由手指尖端往心臟刷,手腳的每一面都要刷到。建議先用四十一度左右的熱水冲洗身體一次,再用溫水冲洗身體一次,再用冷水冲洗身體。剛開始先冲手腳,一星期後再冲全身。這樣你的身體每天在二十度的溫差訓練下,會有幾點好處:第一、免疫力增加,第二、身體比較不怕冷,第三、不容易感冒。我自己利用這種方法訓練,讓我去北極、南極時身體沒有出現任何的異狀。

3、穿著保暖

身體最應該保暖的地方是大腿和臀部,因為這兩處是肌肉量最多,負責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部位,另外一個保暖重點是小腹。腹部和大腿占了我們全身肌肉的七十%,所以小時候長輩都會讓我們穿肚兜,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小腹避免著涼。

4、鍛鍊下半身

多鍛鍊下半身有助於提高體溫,因為人體肌肉有三分之二在下半身。儘量選擇可以鍛鍊到下半身的運動,就能夠有效提高體溫。

5、適量的補水

健康人體的一天排尿量約一千五百毫升,人體內的毒素會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如果一天尿液超過這個量,所攝取的水分就會直接排出體外。如果身體因為陽氣不足(體寒)等造成腎機能低下,體內多餘水分排不出去,可能會造成水腫。如果想讓人體的排毒功能發揮最大功效,那麼一天喝水量為一千五百毫升,當然心臟疾病、腎臟病患者必須限水。在這裡水是指常溫水而且是白開水,絕不能是冰水。

適量補水也是提升陽氣的方法。只要陽氣旺盛,就能有足夠免疫力對抗疾病。(圖/翻攝自pixabay)

▲適量補水也是提升陽氣的方法。只要陽氣旺盛,就能有足夠免疫力對抗疾病。(圖/翻攝自pixabay)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