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打完莫德納特別累」竟成救命警訊 老菸槍發現罕見肺癌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舉辦罕見肺癌衛教展覽,提醒高危險群提早檢查、治療。左起為高醫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楊志仁、內科部長許超群、副院長戴嘉言及大同醫院副院長洪仁宇。(圖/高醫提供)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舉辦罕見肺癌衛教展覽,提醒高危險群提早檢查、治療。左起為高醫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楊志仁、內科部長許超群、副院長戴嘉言及大同醫院副院長洪仁宇。(圖/高醫提供)

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之首,每年奪走近萬條性命。在確診肺癌後精確選擇最佳治療方式,是患者存活的關鍵。目前「次世代定序」正是鑑別肺癌突變基因的最佳武器,有助醫師選出合適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治療。一名7旬黃姓老翁去年7月接種新冠疫苗後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檢出罕見肺癌,及時接受相關檢查及標靶藥物治療,1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小,至今病情穩定。

70幾歲的黃姓阿伯有40多年的菸齡和三高病史,去年打完莫德納(Moderna)疫苗後備感疲倦、無力而求醫,X光檢出肺積水及雞蛋大的腫瘤,切片確診肺腺癌,常規基因檢測都呈現陰性,於是他先接受傳統化學治療,可惜療效不顯著,之後接受「次世代定序」檢查,發現其肺腺癌帶有罕見的基因突變。

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帶有突變基因的肺癌患者,對傳統化療的反應較差,且惡化速度較快,平均只能多活幾個月,但如果使用標靶藥物, 存活時間可能翻倍。阿伯及時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1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小如乒乓球,目前病情穩定,定期追蹤中。

「還好父親有去打疫苗,不然還不知罹患肺癌!」本身是醫檢師的黃小姐說,次世代定序檢查及標靶藥物治療,讓父親絕處逢生,現在恢復良好,常騎腳踏車上市場採買,煮一桌好菜,讓全家嘗到幸福滋味。

因打新冠疫苗意外提前發現肺癌的黃先生,在女兒陪同下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圖/高醫提供)

▲因打新冠疫苗意外提前發現肺癌的黃先生,在女兒陪同下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圖/高醫提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表示,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肺癌蟬聯癌症致死之冠,更有高達2成的癌友因肺癌死亡,肺癌對國人生命的威脅不容小覷,所幸約有8成肺癌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致病根源,接續對應藥物治療,晚期患者延長存活期已非遙不可及。

肺癌已進入精準治療世代,標靶藥物有望延長患者存活期,高醫內科部長暨胸腔內科主任許超群表示,所謂「標靶治療」就是針對癌症的病源進行精準控制,而基因檢測正是找出肺癌元凶的關鍵。

一般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目前肺腺癌的標靶藥物不斷研發上市,給病患更多的續命希望。高醫現有多種通過衛福部食藥署適應症的標靶藥物可供臨床治療作選擇。

「肺癌基因型類別多,透過『次世代定序』檢查找出致病根源,可幫助患者掌握黃金治療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洪仁宇表示,肺癌標靶藥物問世後,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如ALK基因型肺癌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用,即便出現抗藥性仍有其他藥物接續使用,醫師也可依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調整處方,癌友不一定要忍受嚴重副作用,可與醫師討論療程,以利維持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勿輕易放棄治療。

高醫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楊志仁表示,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有一種特別的驅動基因,若能針對驅動基因做治療,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亞洲人最常見的基因突變是EGFR型,約占肺腺癌50-60%;其次是ALK型,約占6%;另ROS-1型約占1%。這三種驅動基因造成的肺癌標靶藥物,健保都有給付,且治療效果顯著。

另有些罕見的驅動基因突變,如B-raf V600E、Met exon14 skipping、RET fusion、KRAS-G12C、NTRK等,不容易以傳統方法檢測,必須做NGS才能鑑定,這些罕見突變的標靶藥物療效都不錯。楊志仁強調,每個肺癌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須先仔細評估檢測,若被診斷為第三或第四期肺癌切莫慌張,和醫師合作找尋最適當的治療,也可選擇參加最新抗癌藥物的臨床試驗,仍有機會擺脫肺癌陰影,奪回生命主導權。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