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秦始皇選定「朕」自稱用2千年 原因竟與「火種」有關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秦始皇。(圖/翻攝自微博)

▲秦始皇。(圖/翻攝自微博)

民眾愛看歷史古裝劇,對於劇中的君王常以「朕」、「寡人」自稱。皇帝自稱為「朕」,起源於秦始皇時代,「朕」字在當時由「舟」和「灷」組成,「灷」指的是火種,因此朕就是船上擁有火種的人。也因為火種象徵地位,才會被秦始皇選上,並規定其他人不得使用。

「寡人」,是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一種謙稱。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認為君王權位是上天賜予,上天只會把天下交給有德之人掌管。如果失德,君王就會失去尊貴權位,所以他們就謙稱自己是「寡人」。秦始皇嬴政在統一六國後棄用「寡人」,改稱「朕」,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秦始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秦始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朕」,最早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先秦時期,「朕」是「我」的一種說法,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稱「朕」。這時候的「朕」不是誰的專屬,天下人都可以用。楚國著名詩人屈原在自己的著作《離騷》中寫道,「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裡的「朕」,就是自己的意思。

贏政在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功勞比三皇五帝還大,因此採用三皇的「皇」、五帝的「帝」成了「皇帝」稱號。他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因此自稱「始皇帝」。那自稱又該叫什麼好,他最後選擇「朕」這個字,至於理由是什麼,其實把字拆開來看就知道。

秦始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秦始皇。(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先秦時期,「朕」的寫法是由「舟」和「灷」組成,其中「灷」指的是火種,因此朕就是船上擁有火種的人。遠古時期,灷是人們財富的象徵,只有部落首領才能擁有火種,所以火種也是一個人地位的象徵。可以有錢又有地位,這就是統治者。

史書《書·堯典》有記載,上古時期的堯帝也自稱「朕」,贏政就在秦始皇26年選擇「朕」字作為自稱,並規定它是帝王專稱,其他人不得使用。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後者不能稱「朕」後,便自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漢朝以前,「朕」的寫法都是「舟」加「灷」,不論是甲骨文,還是西周金文、小篆等。到了漢代受到隸書影響,由於「月」字和「舟」字寫法相近,「灷」字變成了「關」字,因此才有了現在的「朕」字。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蕊米打電玩】今天上架燒燙燙!女鬼橋二釋魂路正式開箱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