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高醫攜手日本宮入菌大廠 發表大腸瘜肉相關研究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胃腸內科研究團隊在2022年度消化系聯合學術年會發表大腸瘜肉臨床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胃腸內科研究團隊在2022年度消化系聯合學術年會發表大腸瘜肉臨床研究

根據最新衛生福利部2021年8月大腸癌流行病學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每年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離世,且大腸腺瘤瘜肉切除後再生機率高,癌症復發率也居高不下。近日高雄醫學大學於2022年度消化系聯合學術年會,發表最新臨床研究,在經過6年的長期追蹤研究後證實,使用CBM588 醫療級益生菌可有效降低腺瘤性瘜肉發生率,經數據指出腺瘤性瘜肉切除後患者持續服用益生菌CBM588一年,腺瘤性瘜肉發生率可從70.8%下降至31.3%,大幅降低腺瘤性瘜肉的發生機率。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吳登強表示,大腸癌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性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並無症狀,需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趁早發現治療,若在早期切除,治癒率約有90%。但瘜肉切除術後的患者一年仍約有高達6成的復發率,加上前期症狀不明顯,光是108年大腸癌確診人數便多達1萬7302人,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吳登強進一步說明,降低患者的瘜肉生成,的確會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而腸道菌叢與腸道保健息息相關,高醫研究團隊王俊偉醫師於2017年3月開始,針對大腸鏡瘜肉切除術患者進行為期6年的臨床研究,發現連續一年每日服用宮入菌CBM588的患者,大腸腺瘤發生率大幅下降,研究效果相當顯著。

相較於其他眾多益生菌,之所以選用宮入菌CBM588,乃看重其菌株生理功能獨特,具芽孢、耐酸(空腹胃酸 pH1~2)、耐熱,穩定性絕佳,可與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併用,還可產生酪酸、醋酸等短鏈脂肪酸及調節免疫細胞生成,修復並鞏固腸壁上皮細胞,增加好菌、抑制壞菌,幫助瘜肉切除術後患者長期改善腸道細菌叢生態,增加腸內益菌形成共榮環境,為整體消化道保健產生綜效。

發表會中也指出,該專利菌種不僅能與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的藥物併用,由於厭氧菌在血液中不會增殖,更適用於腸粘膜破損嚴重的急重症患者,減緩癌症治療過程的不適感,目前實驗收案總人數為381人,預計研究將持續進行至2023年4月30日,盼能累積出更嚴實詳盡的實驗結果,在國際上發表,有助提升我國癌症醫學研究之硬實力。

癌症蟬聯39年國人死因之首,大腸癌更是長年盤據十大男女癌症排行榜,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宮入菌CBM588經多項研究證明,除了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外,作為輔助癌症治療良藥,每日服用可延長癌症患者總生存期,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同時減緩治療過程引發的諸多不適,實是癌症患者維持健康之一大福音。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