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戴琪稱中美貿易要有新做法 中國學者分析:鉗制可能加大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日前指出,美國應專注讓經濟獨立於中國,而非施壓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國學者認為,拜登政府可能以一套更加系統化的制度性措施鉗制中國。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日前在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長達4小時的聽證會中坦言,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期所展開對中國大舉加徵關稅的策略,對於中國政策幾無影響。

她強調美國應專注讓經濟獨立於中國,而非施壓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行為,新做法必須「包括強力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和經濟利益,免於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公平經濟政策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戴琪的發言被中國學者解讀為,「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評估對華經貿政策的拜登(Joe Biden)政府已逐漸形成其對華經貿政策的整體框架。」除了繼續保留川普時期的關稅措施外,有可能降低貿易戰的強度,但會以一套更加系統化的制度性措施鉗制中國,讓人不得不警惕。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云認為,從戴琪的表態看來,現任美國政府認為川普時期對華的關稅政策「沒有用」,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比較明顯。「有可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作出評估報告,甚至已向拜登彙報,並提出幾套方案,所以戴琪才會在這個時候在國會作證時發表上述言論。」

高淩云進一步分析,拜登上台之後,一改川普時期四處求戰,高舉關稅大斧,謀求美國優先的措施,「與歐盟、日本、英國先後達成關稅和解,結束貿易戰,並把重心轉移到針對中國上來。」

戴琪的談話中提及美國應對中國競爭的策略調整,即發展國內產業,吸引製造業回流。高淩云解讀,新工具應該是一整套制度、投資、智慧財產權、環保政策,這意味著拜登政府未來的政策重點將不再是加收關稅,而是以提高國內GDP為目標,迫使製造業離開中國。「這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時的那套政策,那時戴琪也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工作。」

針對戴琪提到「美國貿易政策的另一個支柱是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嘗試不同於傳統市場開放措施的新接觸方式」,高淩雲說,這或許會在事實上形成對中國的圍堵,中國須對此高度重視。若拜登回到歐巴馬路線,對中國的壓力將比川普時期更大。(中央社上海2日電)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