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7種硨磲貝」瀕危列珍稀保育 台東早已復育3年存活9成

記者許雅惠、王浩原/台東報導

台東縣2020年開始復育硨磲貝,有9成存活率,成效卓越(圖/記者王浩原提供)

▲台東縣2020年開始復育硨磲貝,有9成存活率,成效卓越(圖/記者王浩原提供)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23日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內容,將7種族群下降的硨磲貝,列為珍貴稀有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未來如提升管理強度,獵捕、宰殺恐依野保法第41條,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然而台東早已於2020年,陸續在東海岸的富山護漁區野放硨磲貝,最近再度進行調查,發現存活率達到九成,體型也緩慢成長,復育工作相當有成效。

來到東海岸富山護漁區,志工不時巡邏以確保沒人覬覦週邊的海洋生物,在礁岩區,退潮時就能直擊到附著在礁石上生長的硨磲貝,體長都有超過30公分,乾淨的海水環境,加上人力防護被盗竊,硨磲貝族群明顯在護漁區裡紮根成長,復育工作收到很好的成效。

不過硨磲貝1年才長1公分,目前約32-33公分,成長相當緩慢。(圖/記者王浩原提供)

▲不過硨磲貝1年才長1公分,目前約32-33公分,成長相當緩慢。(圖/記者王浩原提供)

國內目前一共有7種硨磲貝族群,由於體型比較大,又依附著沿海礁岩生長,加上不少人喜歡貝類美食,因此,硨磲貝成了偷盗的目標,數量銳減,位在台東卑南鄉的護漁區,早年可以看到硨磲貝群聚生長,但是經常被偷走,數量減少到只剩個位數字,還好縣府從2020年起,陸續展開復育計劃,台東農業處長漁業科長陳文泰表示,民國109年到110年從澎湖取種,每顆大約30公分左右的硨磲貝進行野放,兩年來投放101顆,最近調查生態,存活率達到9成,加上野生族群有90顆左右,不過硨磲貝1年才長1公分,目前約32-33公分,成長相當緩慢。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昨天也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菱硨磲貝、圓硨磲貝、扇硨磲貝、巨硨磲貝、長硨磲貝、諾亞硨磲貝、鱗硨磲貝等7種硨磲貝,列為珍貴稀有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未來若提升管理強度,將根據不同的違法情事進行處罰,以硨磲貝來說,比較有可能遭獵捕、宰殺,則依據野保法第41條,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縣府也大力改善護漁區週邊生態環境,目前野放的位置,最近又完成的污水排放改善工程,拉管將民宅還有觀光客製造的廢水,排放到更遠的外海,整個區域海水水質明顯改善,對硨磲貝和各種水中生物生存更有利。

美麗的硨磲貝經常成為盜獵者的目標(圖/資料照)

▲美麗的硨磲貝經常成為盜獵者的目標(圖/資料照)

加入 @setn 好友 #我愛上毛們了!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