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此「瘤」為惡性如何治療?依基因型選標靶藥有助提升存活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胃腸道基質瘤在台灣盛行率大約是百萬分之十四,好發在中老年人,其中以60~70歲最多。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胃腸道基質瘤好發位置以胃部最多,近六成,其次分別是小腸(31-38%)、直腸與結腸(6-9%)、食道與腸胃道的其他位置(5-10%);若以預後狀況區分,原發部位在胃部的腫瘤存活率較佳。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姜乃榕醫師說明,胃腸道基質瘤雖然並不常見,但不論大小都應提高警覺及規則追蹤,其與一般胃癌最大不同之處,是由胃腸壁外側肌肉或漿膜層所長出,源自胃腸道的節律細胞,屬於惡性肉瘤的一種,大部分是由於KIT或PDGFRA的基因產生活化性突變,造成細胞持續生長。

姜乃榕醫師表示,手術仍然是胃腸道基質瘤治療的第一選擇,若為無法手術或術後出現復發及轉移的情況,就必須使用全身性的標靶藥物來治療。胃腸道基質瘤對一般化療藥物反應較差,因為具有特定基因變異,反而是以標靶藥物治療幫助較大。目前健保已有給付一到三線藥物,患者可利用接續治療方式延長生命。

依據目前健保規定,第一線標靶藥物可用於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情況,亦可作為完全切除後之術後輔助治療,若符合下列任一項條件則可使用3年,包括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10/50 HPF( high power field)、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 5/50 HPF或腫瘤破裂。

根據研究指出,約50%的胃腸道基質瘤會對第一線標靶藥物產生反應,且因後天性抗藥性的基因突變增加,則會導致腫瘤再度生長,平均在19個月後疾病開始惡化,此時可申請第二線標靶藥物。若使用第二線後無效或產生抗藥性,則可再申請第三線健保給付藥物,什麼時候需要轉換藥物及藥物申請條件可再與主治醫師做討論。

姜乃榕醫師說,標靶藥物的有效程度與具有何種腫瘤基因突變亞型有相當密切的關係,C-kit是較為常見的突變基因,而其中最常見的是突變位置則為外顯子9與11位點,而醫師會依據基因突變的狀況、不同突變點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

姜乃榕醫師提到,在病患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前最好能針對腫瘤的KIT或PDGFRA基因進行檢測,再依照不同突變亞型選擇適合的藥物及劑量,且在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後,也高度建議需要重新切片檢測後天性突變亞型,方能實踐精準醫療。但台灣健保目前尚未給付腫瘤基因檢測,若病人在經濟允許下可以自費檢驗腫瘤基因型態。

目前使用多個標靶藥物的接續治療方式,可顯著延長腸道基質瘤病患的平均存活期。因胃腸道基質瘤發生初期大都無症狀或只有輕微不適,姜乃榕醫師建議仍應透過定期檢查確保腸胃道狀況。若出現特別像是貧血、解黑便或腸胃不適等症狀,更應提早進行內視鏡及相關檢查,早期發現及盡快治療,才能有最好的預後。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之飛翔國際精彩完整版重現】三立新聞前進菲律賓佬沃!
大數據推薦
《小記者大明星EP65》謝和弦前妻Keanna拋核彈級內幕!偷情故事全揭露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