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家長小心!孩子走路「一拐一拐」像企鵝 延誤治療恐長短腳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男童雙側髖關節脫臼。(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男童雙側髖關節脫臼。(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小孩子走路步伐有異狀,千萬不要等閒視之,北部一名男童長期走路像企鵝搖晃,家長起初不以為意,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走路仍未恢復正常,就醫檢查才發現髖關節發育不全。

新竹一名4歲男童,長期以來走路像企鵝般搖晃,媽媽一開始以為只是小孩子剛學會走路,沒特別在意。隨著年齡漸長,情況並沒有改善,孩子走起路來還是一拐一拐,家人感覺事態嚴重,帶他至小兒科就醫檢查,照X光時意外發現雙側股骨頭脫臼在外,髖關節對不上。

小朋友被轉介至新竹馬偕小兒骨科就診,家長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開刀處理,手術完配合體石膏固定,1個半月過後,男童走路、跑步、爬高都不是問題,恢復良好。

術後1個半月雙側髖關節順利復位。(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術後1個半月雙側髖關節順利復位。(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新竹馬偕小兒骨科醫師黃俊傑表示,男童的情況稱為「髖關節發育不全」,是一種發育性疾病,從髖關節稍微滑脫,半脫位到全脫臼都有可能。及早發現有利於治療,但小弟弟已經4歲,到了必須以手術治療的階段,如果放任它自然發展而不做任何改變,未來除了明顯的長短腳之外,還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就罹患髖關節炎,甚至30歲以前可能面臨置換人工髖關節的狀況。

黃俊傑指出,髖關節發育不全發生率約每100到1000位嬰兒中會出現1個,可能與韌帶過鬆有關,導致一開始髖關節不穩定,以及後續的半脫位與脫位。明顯的風險因子包括家族史、第一胎為女嬰、胎位不正、出生時腳擠壓變形、羊水過少等,或是出生後照顧方式錯誤(包巾包太緊、抱姿不正確),使得髖關節保持在內收狀態而逐漸發育不良。

父母親可透過一些方法評估孩子是否有髖關節發育不全的情形:如果發生在嬰兒身上,可能會在換尿布時大腿無法往外展,髖關節有聲音,兩腿彎曲併攏時膝蓋一高一低,大腿皮膚皺褶左右不對稱;若為1歲以上進入學步年紀的小孩,走路大腿肌群常無法施力,走路會一拐一拐。若發現以上警訊,應儘早就醫評估。

「髖關節發育不全」愈早診斷,矯正的效果愈好。(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髖關節發育不全」愈早診斷,矯正的效果愈好。(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黃俊傑說明,髖關節發育不全愈晚被診斷出來,矯正的方法愈困難,6個月大以下嬰兒由於骨骼尚未完全成型,只要給孩子配戴吊帶,持續追蹤復位的位置及髖關節的發育情況,即能達到矯正治療效果。若太晚才矯正,可能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併發症。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