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姜維一夫當關!鐘會久攻不下劍閣 為何滅蜀還能成功?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三國蜀漢一代名將姜維。(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三國蜀漢一代名將姜維。(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魏國基於三國格局崩潰,決定掀起大規模滅國戰,並將首要對象放在蜀漢身上,派遣鐘會、鄧艾及諸葛緒三路伐蜀,此時蜀漢早沒了「劉關張」,諸葛亮墳頭上都長草了,只能讓姜維、廖化率軍抵抗,雖然姜維比不上諸葛亮,對抗鐘會還是綽綽有餘的,鐘會始終無法突破劍閣,他並不是姜維的對手,如果僅是鍾會和姜維對決,那麼魏國將以失敗告終,但是蜀漢最終投降了,為什麼魏國能成功滅蜀漢?

三國格局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魏國要比蜀漢、東吳強大許多,蜀漢和東吳聯手打魏國才夠嗆,之所以能長期保持三國格局,全因三國均有階級、民族矛盾,而且曹操、孫權及劉備才能都差不多,但是三國後期政局崩潰,老一代領導人相繼隕落。

劉禪能力不多說,大家都有目共睹,姜維北伐更是窮兵黷武,蜀漢情況不容樂觀;孫權死後皇帝年幼,權力輾轉到孫綝手裡,孫綝讓東吳遭到嚴重削弱,東吳疲弊問題愈加明顯;曹操死後曹丕接班,曹丕能力沒有問題,但是曹丕死得太早,曹家開始走下坡路,以至於司馬氏專權,但是司馬氏籠絡士族、推廣屯田、興修水利及清洗曹氏勢力,魏國實力明顯要強於蜀漢、東吳。

原本三國格局就是不平等的,只不過是靠老一輩領導人用權謀平衡而已,新一代領導人水平差距太大,魏國執政者碾壓蜀漢和東吳,三國政局逐漸崩潰,而司馬昭弒殺魏帝,加劇了對外擴張一事;當時魏國部分官僚,非常不齒司馬氏殺害魏帝,這對司馬氏是非常不利,為了讓禪讓計劃走上正軌,司馬昭必須要有耀眼功績,以便洗脫政治汙點,爭取更多民眾、官僚支持。

公元262年,司馬昭認為蜀漢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決定發兵伐蜀,繼而吞併東吳,完成統一大業;朝臣們認為時機未到,鄧艾三番兩次上書阻止伐蜀,但是司馬昭篡位心切,他急需政治上的突破,此時伐蜀就算不能滅國,起碼也要大勝,透過勝利來緩解內部矛盾,最後司馬昭任命鐘會為鎮西將軍,集結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南下伐蜀;姜維得知魏國伐蜀後上書劉禪,要求派兵駐紮陽安關及陰平,但是劉禪聽信黃皓讒言,不但沒採取姜維建議,亦未讓群臣知道此事。

魏國目標十分明確,西路軍鄧艾率領三萬人,直接進攻姜維所在的沓中,中路軍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進攻橋頭,切斷姜維的後路,東路軍鐘會親率十多萬人兵分兩路進攻漢中,並且兵鋒直至劍閣。

蜀漢後期國力嬴弱,軍隊數量遭嚴重削減,連駐守重要關隘的兵力都不足,所以姜維被迫實施「斂兵聚谷」政策,放棄固守漢中,兵力主要集中在沓中;鄧艾西路軍進攻不切實際,但是拖延姜維是沒問題的,姜維得知魏軍入境後,急忙放棄屯田漢中,帶著部隊開赴劍閣,希望能阻敵於國門之外。

但中路軍切斷姜維退路,加上漢中地區防務空虛,東路軍輕而易舉佔領成功,只留下兩萬兵力,大軍直奔劍閣,姜維為了援救劍閣,故意率軍佯攻諸葛緒後方,迫使諸葛緒後退,自己急忙越過橋頭,直奔劍閣。

雖然魏國三路伐蜀,但西路軍及中路軍沒戲唱了,姜維帶兵直奔劍閣,中途還廖化、張翼等人會合,鐘會率領了十萬大軍,但是蜀漢有劍閣天險,雙方進入膠著狀態,並在劍閣展開長期對峙。

姜維回到劍閣後,鍾會就想撤退了,魏國孤軍深入,後勤壓力極大,如今姜維佔據天險,魏軍短期內無法攻破,並不是鍾會無能,而是劍閣天險難以攻破;鍾會十萬大軍根本無法繞道,輜重車只能走官道,如果得不到輜重補給,那十萬大軍即使繞道,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而且東吳援軍正在路上,戰爭拖下去只會演變成更壞的結果,這時候鄧艾跳出來了,鄧艾認為可率小型部隊從陰平出發,直接衝擊蜀漢成都,姜維肯定會率兵回援,屆時鐘會就能猛攻劍閣,然後大破蜀軍,這是典型的「圍魏救趙」之計。

現在回想起姜維上書劉禪防守陰平的建議,是不是就開始佩服姜維了?如果劉禪派人駐守陰平,那就毫無顧慮了,姜維可以跟鐘會耗個一年半載;鐘會是長驅直入,姜維則在自家門口,雙方後勤壓力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鐘會後勤壓力比姜維大得多,耗下去的話一定是鍾會崩潰,所以鐘會採納了鄧艾的建議。

雖然陰平地勢險要,劉禪放棄讓人駐軍陰平,更是天助鄧艾;鄧艾克服地勢險要、糧草補給困難的問題,穿過七百里無人之境,最終抵達江油關,但鄧艾已是疲憊之師,不具備攻城的能力了,沒想到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對整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

鄧艾成功後直指成都,劉禪派諸葛瞻去迎戰敵軍,但諸葛瞻與父親完全是天壤之別,黃崇勸他佔據險要,他猶豫不決,導致鄧艾奪取險要,而且自己防守能力也有限,連一個綿竹都守不住,鄧艾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擊潰蜀軍,並且兵臨成都城下;如何面對鄧艾大軍,蜀漢內部也產生爭議,有些人認為應該南遷,也有人認為該投奔東吳,但是譙周認為應該投降,大部分臣子也認同這條路。

劉禪不比劉備,個人威望、執政能力很難威懾群臣,如今蜀漢岌岌可危,其他建議也都不切實際,還能南遷到哪裡?投奔東吳有什麼用?三國格局被打破後,魏國一統天下就是趨勢,劉禪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戰,但是他為了生存選擇投降,很多人說劉禪是為了百姓,但他最有可能是為了自己,劉禪拱手送出江山,蜀漢正式宣告滅亡。

這場戰爭當中,鄧艾偷渡陰平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沒有鄧艾,那麼魏國也滅不了蜀漢,只能選擇撤退,但鄧艾提出偷渡陰平的建議,帶領部隊穿過七百里無人之境,中間險阻非我們能想像,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但是天助鄧艾,不但讓他穿過無人之境,還送給他一個江油關。我個人認為此次魏國滅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鄧艾偷渡陰平。

如果諸葛瞻稍微有點軍事能力,也不至於落得綿竹慘敗的結局,鐘會遇見困難的時候有鄧艾分擔,但是蜀漢完全依靠姜維死撐,而且還有一幫拖後腿的守將,而且蜀漢國力就不如曹魏,雙方經過休養生息,兩者國力差距實在太大;魏國能出18萬人伐蜀,但是蜀漢連防守漢中的兵力都沒有,足見雙方的差距。

此戰魏國吞併蜀漢,最後順利統一天下,但姜維引發鐘會之亂,導致鄧艾、鐘會2位軍事能力突出的將領死於叛亂,伐吳的事情也隨之耽擱,但魏國在吞併蜀漢後,東吳滅亡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三國曹魏一代名將鄧艾。(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三國曹魏一代名將鄧艾。(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2024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4/25試放場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20240425】彩券開獎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