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抖到不敢見人認「神經線阻塞」不就醫!「神波刀」救了巴金森症熟男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吳瑞美說,台大9月起提供聚焦超音波服務,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不需開腦,也無需全身麻醉。(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吳瑞美說,台大9月起提供聚焦超音波服務,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不需開腦,也無需全身麻醉。(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54歲從事經營建材生意的葉老闆,雖正值事業巔峰,但2019年開始出現手部顫抖,尤其右手抖得非常厲害,左手也偶爾顫抖。在家人建議下前往台大醫院神經部就醫確診為巴金森氏症,讓他無法接受,認為自己已戒菸戒酒超過10年,也有運動習慣,認為身強體壯的自己應該只是「神經線阻塞」,只要運動就能改善,醫師開的藥也不肯吃。3年來情況嚴重到影響事業、甚至害怕與人接觸,夜晚更難以入睡,導致他跟老婆不曾睡過一夜好覺;在家人催促下,葉先生再次前往台大醫院就醫,除乖乖吃藥,在醫師建議下今年9月嘗試台大醫院最新推出的「聚焦超音波」治療(俗稱神波刀),治療加住院僅3天手就不抖了,已可自己扣扣子、拉拉鍊,穿外套,讓他相當感謝。

台大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表示,台灣人口老年化,原發性顫抖及巴金森氏症病患人數逐年增加。整體而言,原發性顫抖症的盛行率在每100萬人中約有4000到4萬人罹病人口;而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盛行率更高達1萬3000至5萬人。

而巴金森氏症常見四大典型症狀,包括靜態顫抖、軀體僵硬、動作緩慢、姿勢及平衡障礙。典型巴金森氏症病人手抖像是在數鈔票,每秒大約3到6次,情緒緊張則會惡化,肘、腕關節齒輪狀僵硬。走路時像慢動作、小碎步、身體屈曲而且手臂的擺幅變小。

罹患巴金森氏症的葉先生(上圖右一),接受「聚焦超音波」治療後,僅3天手就不抖了,動作自如讓他相當感謝。(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罹患巴金森氏症的葉先生(上圖右一),接受「聚焦超音波」治療後,僅3天手就不抖了,動作自如讓他相當感謝。(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吳瑞美說,原發性顫抖及巴金森氏症靜止性顫抖第一線都是藥物治療,但部分病患藥物控制效果不好,或引發嚴重的藥物副作用時,就會考慮用深腦刺激手術(DBS),必須開顱植入電極導線到腦的特定神經核,讓許多病人害怕、對電線過敏或是擔心開腦的副作用而裹足不前。台大醫院今年9月開始提供聚焦超音波服務,則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不需開腦,也無需全身麻醉,為原發性顫抖症以及巴金森症的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她進一步解釋,聚焦超音波的原理是在特殊定位儀器的輔助下,以高功率的超音波對體內特定深度的組織加溫;運用在腦部,則可進行神經核的燒灼,阻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治療過程中,首先會用較低能量超音波聚焦到腦部病灶治療靶點,接著對患者的顫抖反應進行即時評估,包括顫抖的緩解及是否有任何非預期的反應,例如無力、麻、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當病人的顫抖減緩與確認的病灶靶點正確無誤後,再逐漸提高超音波能量使其能精準的消融病灶,患者在術後顫抖的情況可以立即得到改善。

至於聚焦超音波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吳瑞美說約有20%的受試者多為短暫性的頭暈、噁心、嘔吐、無力、麻或頭痛、步態異常,一般在術後追蹤1到3個月內會消失,根據4年追蹤文獻報告,其效果到第4年的時候仍然改善60到70%,且沒有持續性的副作用。另,強迫症為腦部結構區的代謝異常和腦中內分泌系統的失調, 造成某些神經迴路的過度循環,跟多巴胺神經系統蠻有相關,未來治療上可望擴大至強迫症跟重度憂鬱症患者使用;該項治療目前健保未給付,自費價格約65萬元,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評估後再進行治療。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20240426】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