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沉默殺機!腎臟長1.8cm癌腫瘤 大肚男嚇到:我沒甚麼不適…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肥胖」也是腎臟癌的風險因子。(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肥胖」也是腎臟癌的風險因子。(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定期健康檢查之所以重要,一大原因在於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發展之初經常沒有症狀,患者本身甚至可能不會感受不適。北部一名中年男子身材肥胖又有菸癮,但除了血壓較高,並無感受其它不適,沒想到在一次健檢當中發現腎臟長了「壞東西」。

51歲林先生吸菸多年,據稱他飲食不忌口也不愛運動,這樣的生活習慣反映在他的身形上:身高165、體重89、腰圍102(標準應小於90公分)、身體質量指數(BMI)32,已達中度肥胖。但他自認,除了高血壓以外,比較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肥胖,其餘應無太大問題。

日前林先生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磁振造影發現他的左腎有一顆約1.8公分的腫瘤,經動態顯影檢查,醫師高度懷疑為惡性病灶,再經泌尿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為腎臟癌。

林先生完全沒想到竟會在健康檢查發現癌症,也讓他明白,沒有不適不等於身體健康。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說明,腎臟癌早期發展緩慢,可能毫無症狀,直到腫瘤變大壓迫其它器官或轉移,才會引發症狀。近年來因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主動健檢意願上升,許多民眾提前揪出腎臟癌。

錢政平指出,一旦罹患腎臟癌,即便經過手術治療,仍可能引發腎功能下降、腎功能不全而有洗腎之虞,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6月15日是世界腎臟癌日,國內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代表腎臟癌的罹患風險潛藏在多數人口當中。錢政平提醒,抽菸、肥胖、藥物濫用、工作環境接觸致癌物質(如皮革鞣製業所使用的化學藥劑、石綿、鎘等)、長期血液透析(洗腎)、腎臟移植史、家族遺傳基因、逢希伯-林道症候群(一種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罹患腎臟癌的機率較常人高。

腎臟是人體過濾廢物的重要器官,臨床最常使用的檢查工具有超音波、電腦斷層(CT)及磁振造影(MRI)。錢政平提到,腹部超音波不具輻射線,檢查過程也不會太久,若發現可疑病灶,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揪出腫瘤位置。磁振造影除了零輻射的優點,對於器官軟組織具有高敏感度,可看到癌症侵犯的部位及擴散的程度,對後續的診斷及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