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你看得到他們的黑暗?調查: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增近1成 大三壓力居冠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2023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指出經過3年的疫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低幸福和中高憂鬱的現象。根據調查數據,有25.5%的大學生呈現憂鬱傾向,比疫情前增加了近1成。研究顯示,大三和大四學生承受的壓力最大,而大一學生的壓力較低。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的常務理事提到,COVID-19疫情對大學生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影響。雖然大三學生表面上已適應大學生活,但學業、人際關係和生涯等方面的壓力依然存在,例如需要同時完成多項任務而時間不足、以及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等。 另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教授也提到,在疫情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中幸福中憂鬱的大眾型心理為主,其次是高幸福低憂鬱的巔峰型和中幸福低憂鬱的滿足型。然而,在經歷了百年大疫之後,多數大學生仍然屬於大眾型,但低幸福高憂鬱的錯亂型和低幸福中憂鬱的愁善型也逐漸增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大學生的憂鬱傾向比例增加到了25.5%,相比疫情前的16.3%,增加了9.2%。這表明疫情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了整體性的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更多關注,需要提供心理輔導和後續追蹤等支持。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最新結果,並指出了疫情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對大學生和社會各界來說是一個關注的焦點,需要更多支持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也已經開始提供心理健康支援,但除了心理輔導之外,後續追蹤和長期支持也同樣重要。

這篇文章報導了2023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指出經過3年的疫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低幸福和中高憂鬱的現象。根據調查數據,有25.5%的大學生呈現憂鬱傾向,比疫情前增加了近1成。研究顯示,大三和大四學生承受的壓力最大,而大一學生的壓力較低。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的常務理事提到,COVID-19疫情對大學生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影響。雖然大三學生表面上已適應大學生活,但學業、人際關係和生涯等方面的壓力依然存在,例如需要同時完成多項任務而時間不足、以及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等。 另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教授也提到,在疫情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中幸福中憂鬱的大眾型心理為主,其次是高幸福低憂鬱的巔峰型和中幸福低憂鬱的滿足型。然而,在經歷了百年大疫之後,多數大學生仍然屬於大眾型,但低幸福高憂鬱的錯亂型和低幸福中憂鬱的愁善型也逐漸增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大學生的憂鬱傾向比例增加到了25.5%,相比疫情前的16.3%,增加了9.2%。這表明疫情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了整體性的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更多關注,需要提供心理輔導和後續追蹤等支持。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最新結果,並指出了疫情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對大學生和社會各界來說是一個關注的焦點,需要更多支持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也已經開始提供心理健康支援,但除了心理輔導之外,後續追蹤和長期支持也同樣重要。

問答

Q1:根據調查結果,以下哪個年級的大學生承受壓力最多? a) 大一生 b) 大二生 c) 大三生 d) 大四生 正確答案:c) 大三生 Q2:根據調查結果,疫情後大學生的憂鬱傾向相較於疫情前有多少增加? a) 9.2% b) 16.3% c) 25.5% d) 35.7% 正確答案:a) 9.2% Q3:根據報導,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推動的大專學校心理健康照護專案提供了哪些服務? a) 網路諮詢平台 b) 學生心理諮商 c)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d) 所有選項皆是 正確答案:d) 所有選項皆是

Q1:根據調查結果,以下哪個年級的大學生承受壓力最多? a) 大一生 b) 大二生 c) 大三生 d) 大四生 正確答案:c) 大三生 Q2:根據調查結果,疫情後大學生的憂鬱傾向相較於疫情前有多少增加? a) 9.2% b) 16.3% c) 25.5% d) 35.7% 正確答案:a) 9.2% Q3:根據報導,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推動的大專學校心理健康照護專案提供了哪些服務? a) 網路諮詢平台 b) 學生心理諮商 c)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d) 所有選項皆是 正確答案:d) 所有選項皆是

一項調查發現,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增近1成,大三壓力居冠。(圖/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一項調查發現,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增近1成,大三壓力居冠。(圖/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大學生心理健康最新調查發現,經3年疫情,大學生有低幸福、中高憂鬱現象,有憂鬱傾向學生比例占25.5%,相較疫前增加近1成,大學三年級生承受最多壓力、其次才是大四生。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18日公布112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針對全台灣北、中、南、東部大專院校學生進行壓力調查,自112年11月4日至12月1日為止,共計蒐集1635份問卷。據壓力量表總分最高為大學三年級,其次為大學四年級(含)以上,再來是大學一年級。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對大學生的影響超乎想像,三年級學生看似已適應大學生活環境,但無論是學業、人際或生涯卻潛藏不少壓力,包含同時段要完成很多事,時間不夠用的時間管理壓力,或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表示,疫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以中幸福中憂鬱的大眾型心理最多,其次為高幸福低憂鬱的巔峰型與中幸福低憂鬱的滿足型,歷經百年大疫,雖然多數大學生仍是大眾型,但低幸福高憂鬱的錯亂型與低幸福中憂鬱的愁善型衝進2、3位。

陳柏霖說,根據這次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的大學生有憂鬱傾向比例占25.5%,與疫情前16.3%相比多9.2%,可見疫情後學生的憂鬱傾向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各界需要更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除了心理輔導以外,個案後續追蹤也相當重要。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自今年8月1日起,提供15至30歲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出席今天記者會的心健司科長王芃宣表示,截至今年11月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務超過1萬4千人,約3萬4千多人次使用,其中3成評估為高風險,皆轉介醫療院所治療,有效推動前端預防。

日韓、台灣近年時有所聞年輕的知名人士走上絕路,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說,大學生低幸福中高憂鬱現象,提醒所有人從高中升大學的孩子心理健康免疫力增加非常重要。國內調查顯示,7成校長支持心理健康自殺防治教育應該從國小開始,教育部占有舉足輕重地位。

另外,大學心理衛生資源布建必須持續精進,吳佳儀說,各界正努力朝著校園心理輔導專業人力與學生比從1比1200降至1比900,但這絕對不是終極目標,不僅希望學生開學好比搶諮商名額彷彿演唱會門票的現況改進,更希望即使搶到也不要必須等到期末、或時間被壓縮。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蕊米打電玩】同伴~你在哪?我想離開這鬼地方阿~! 蕊米繼續挑戰女鬼橋2:釋魂路 EP.3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科技巨頭齊聚!輝達黃仁勳、鴻海劉揚偉現身台菜餐廳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