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60多歲男罹B肝!怕就醫不篩檢 一項肝指數飆破231倍驚罹肝癌第3期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兩個案例,探討了新冠疫情造成B肝帶原者在醫療追蹤方面可能面臨的困境。首先,60多歲的男性在疫情期間因擔心去醫院感染而長期未追蹤肝臟情況,最終發現自己罹患了肝細胞癌。其次,40多歲的B肝帶原者在吃藥五年後停藥,卻出現了肝指數的急速上升。 首先,這篇文章引起了對於B肝帶原者在疫情時期醫療追蹤困境的關注。疫情期間,許多人擔心去醫院容易感染病毒,導致追蹤與檢查的延誤。這對於B肝帶原者來說,可能會錯過早期發現並治療肝臟病變的機會,進而加速疾病的進展。 其次,兩個案例中的患者都面臨了嚴重的併發症。第一位患者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甲種胎兒蛋白升高,進一步檢查發現多顆肝腫瘤,已經是肝細胞癌第三期。第二位患者在停藥後肝指數急劇上升,並出現了嚴重的黃疸。這些情況提醒我們,B肝帶原者應該密切關注肝臟健康狀況,並定期接受醫學追蹤和檢查,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最後,文章提到了B型肝炎是一個狡猾的病毒。這個觀點是重要的,因為B型肝炎病毒可以長期潛伏在帶原者的肝臟中,而不引起明顯的症狀。因此,即使患者在吃藥期間測不到病毒,也不能掉以輕心,應繼續接受醫療追蹤,以確保肝臟健康。 總結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有關B肝帶原者在疫情期間可能面臨的醫療追蹤困境的實例。這提醒人們在緊急情況下不應忽視對肝臟健康的關注,以及對於B型肝炎的患者應該均衡考慮治療藥物的使用和停藥後的監測。在疫情後,重視健康檢查和醫學追蹤將對預防和治療肝臟疾病起到關鍵作用。

這篇文章報導了兩個案例,探討了新冠疫情造成B肝帶原者在醫療追蹤方面可能面臨的困境。首先,60多歲的男性在疫情期間因擔心去醫院感染而長期未追蹤肝臟情況,最終發現自己罹患了肝細胞癌。其次,40多歲的B肝帶原者在吃藥五年後停藥,卻出現了肝指數的急速上升。 首先,這篇文章引起了對於B肝帶原者在疫情時期醫療追蹤困境的關注。疫情期間,許多人擔心去醫院容易感染病毒,導致追蹤與檢查的延誤。這對於B肝帶原者來說,可能會錯過早期發現並治療肝臟病變的機會,進而加速疾病的進展。 其次,兩個案例中的患者都面臨了嚴重的併發症。第一位患者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甲種胎兒蛋白升高,進一步檢查發現多顆肝腫瘤,已經是肝細胞癌第三期。第二位患者在停藥後肝指數急劇上升,並出現了嚴重的黃疸。這些情況提醒我們,B肝帶原者應該密切關注肝臟健康狀況,並定期接受醫學追蹤和檢查,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最後,文章提到了B型肝炎是一個狡猾的病毒。這個觀點是重要的,因為B型肝炎病毒可以長期潛伏在帶原者的肝臟中,而不引起明顯的症狀。因此,即使患者在吃藥期間測不到病毒,也不能掉以輕心,應繼續接受醫療追蹤,以確保肝臟健康。 總結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有關B肝帶原者在疫情期間可能面臨的醫療追蹤困境的實例。這提醒人們在緊急情況下不應忽視對肝臟健康的關注,以及對於B型肝炎的患者應該均衡考慮治療藥物的使用和停藥後的監測。在疫情後,重視健康檢查和醫學追蹤將對預防和治療肝臟疾病起到關鍵作用。

問答

Q1: 以下哪個指標可以當作肝細胞癌的指標? a) 甲種胎兒蛋白(AFP) b) B肝DNA病毒量 c) 肝指數(ALT) 正確答案:a) 甲種胎兒蛋白(AFP) Q2: 以下哪位患者屬於B肝帶原者? a) 60多歲男性 b) 40多歲患者 c) 一名正常人 正確答案:a) 60多歲男性 Q3: B型肝炎的藥物(NUC)停藥後,以下哪個指標會飆升? a) 甲種胎兒蛋白(AFP) b) B肝DNA病毒量 c) 肝指數(ALT) 正確答案:c) 肝指數(ALT)

Q1: 以下哪個指標可以當作肝細胞癌的指標? a) 甲種胎兒蛋白(AFP) b) B肝DNA病毒量 c) 肝指數(ALT) 正確答案:a) 甲種胎兒蛋白(AFP) Q2: 以下哪位患者屬於B肝帶原者? a) 60多歲男性 b) 40多歲患者 c) 一名正常人 正確答案:a) 60多歲男性 Q3: B型肝炎的藥物(NUC)停藥後,以下哪個指標會飆升? a) 甲種胎兒蛋白(AFP) b) B肝DNA病毒量 c) 肝指數(ALT) 正確答案:c) 肝指數(ALT)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醫師呼籲民眾善用一生一次的免費肝癌篩檢(圖/翻攝自pixabay)

▲醫師呼籲民眾善用一生一次的免費肝癌篩檢(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60多歲男性,本身有B肝帶原,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根本不敢去醫院,也長達數年沒追蹤肝臟情形,直到最近健康檢查才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遠高於7.0的正常人上限,將近231倍。這項指標也能當作肝細胞癌的指標,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進一步檢驗後已經是肝細胞癌第三期。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昌弘表示,這名60多歲的B肝帶原者,因為新冠疫情已經數年沒有到醫院追蹤肝指數。直到某次健康檢查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已經超過正常值上限7.0將近231倍。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配合著核磁共振結果,另也發現病患的B肝DNA病毒量約數百萬IU/ml,已經是肝細胞癌第三期。

另一位40多歲患者,也是B肝帶原者,吃了B型肝炎的藥物(NUC)五年,後來追蹤抽血發現已經超過一年測不到B肝的病毒,在健保規範下停掉B肝藥物,但在短短一個月,病患肝指數(ALT)飆升到2000多U/L,超過40 U/L將近49倍。黃疸指數也達22mg/dL,遠高於1.2mg/dL的正常值上限。後續恢復用藥後才慢慢改善,安全度過黃疸再往上升就可能需要換肝的危機。

黃昌弘表示,B型肝炎是一個很狡猾的病毒,它會潛藏在慢性帶原者的肝細胞內,當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復發,並不斷的複製病毒,破壞肝細胞,讓肝指數上升,進而造成肝臟纖維化、硬化,最後產生肝細胞癌(肝癌)。

國民健康署從三年前就有公費補助,讓年齡介於45到79歲的民眾都可以到醫療院所做「免費」的B、C肝篩檢,篩檢項目是HBsAg(B型肝炎表面抗原),若是陽性表示是B肝帶原者;還有anti-HCV(C型肝炎的抗體),若是陽性的話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已經用自己的免疫力清除掉C肝病毒,另外一種是體內還有C肝病毒,這時會要再抽“C肝的病毒量”來做進一步檢測。

如果是B肝帶原者該怎麼辦呢?黃昌弘建議找消化內科或者肝膽腸胃科醫師,固定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有沒有肝硬化、肝腫瘤、肝臟纖維化;每三個月抽血查看肝指數、黃疸指數,甲種胎兒蛋白AFP有無異常。在符合健保規範之下,可使用B肝藥物(NUC;抗病毒藥物的核苷酸類似物),如果不符合且B肝病毒量超過2,000 IU/ml時,產生肝癌風險就會上升,此時會建議病患在經濟許可下,每天花新台幣六、七十元吃B肝藥物,來預防肝臟進一步病變。

而慢性C肝感染目前有特效藥,只要規律用藥2-3個月,97-99%是可以根治的,之後再觀察肝臟纖維化程度來決定多久要追蹤腹部超音波、抽血即可。鼓勵民眾多利用一生一次免費的B、C肝篩檢,不要害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會更高。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傅崐萁11分鐘要花一兆元!柯文哲留爛尾給蔣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