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113學測/國寫談闡述標籤現象、樹木「縫隙」延伸寫作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113學年學測第二天落幕

▲113學年學測第二天落幕。

學測第二天最後一科國寫結束,高中教師分析今年的國寫試題延續往年模式,命題主軸、形式配分大致與教師及應考學生的預期相符。

第一大題討論「標籤」現象用之於人的狀況與影響,以兩個子題評量考生解讀資訊與表達看法的能力。寫作時先根據題目要求,分別從甲、乙二文各自擷取「標籤」概念可能產生的正負作用,經過詮釋、歸納,整理成流暢的文字。

再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連結個人體驗,反省自己是否曾因正向標籤而對他人產生期待?或因刻板印象像商品一樣被簡單粗暴地分類?考生要從日常生活中舉例,闡述對「標籤現象」的見解。

第二大題取材自《樹木教我的人生課》,以「縫隙的聯想」為題,評量考生敘事與抒情的能力。引文告訴我們,森林需要縫隙,才能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來,積聚孕育新生命的養分;同理,人生也需要縫隙:「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短短數十載,我們像森林的參天大樹,從小到大為了生存一直展開激烈的競爭。自由呼吸的窗口、忙裡偷閒的小確幸,不就是看似無益的「縫隙」?這樣的縫隙,之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考生可針對題目取材構思,書寫一己的感懷或體悟。

國寫測驗以兩大題分別檢測統整判斷與感受抒發的能力,層次上一則為社會現象的觀照,一則為自我認知的內省,但書寫時都必須調動生活經驗或見聞,讓自己進入試題的設定,才能與引用素材同情共感,對議題展開論述。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股兩萬不回頭了嗎?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第26屆台北電影節入圍名單公布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