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為何229「四年才能一遇」?原因、算法曝光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2024年為國曆「閏年」,明日將迎接4年一次的29日,不過,究竟為何229四年才能一遇?對此,中央氣象署過去曾發文解答背後原因。

229四年一次原因曝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229四年一次原因曝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氣象署表示,我國古代所行的農曆,月份是配合月象圓缺,12個陰曆月加總約354日,而氣候周而復始的1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11日左右,因此,若只使用純陰曆12個月份為1年,則16年後農曆正月初一將會落後陽曆約176天,「就會在夏天過春節了」。

氣象署解釋,為了使農曆的春夏秋冬較為配合陽曆的四時節氣,老祖先們便在農曆適當的時間增加一個月來解決農曆年較短的問題。

氣象署指出,陽曆也有相類似的機制,就是所謂的「閏年」,外界認知的一年是365天,也就是太陽視行從春分點到下一次春分點的「回歸年」,其長度則是365.2422日,因此,以日記年,每過一年就會比回歸年的時間短少約0.25天(約6小時),為彌補差值,使日期和節氣較為對位,陽曆曆法中規定每4年就有1年的2月必須多1天,該年會有2月29日,而人們把2月有29天的這一年稱為閏年。

為更準確的記錄時日,天文學家制定陽曆閏年規則最終如下,「以西曆年份為數,此數為4000倍數不閏,400倍數閏,100倍數不閏,4年倍數閏」。

加入 @setn 好友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防兒少性剝削!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修法審查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