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花16年打造「醫療大艦隊」:搞技術證照只有死路一條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今周刊編輯/今周刊

在AI浪潮成為資本市場主角之下,過去一年,生技股指數的表現可用「平庸」形容;但,多數人或許沒有注意,科技業巨頭們去年對生技業轉投資的投入金額,卻比前一年猛增1倍以上,除此之外,2023年台灣新藥開發國際授權金也直衝500億元。

根據財報顯示的轉投資事業明細,佳世達、和碩、仁寶、鴻海、緯創、華碩、廣達、宏碁等科技公司,近2年投資生技相關產業的總額都有增無減,再加上去年跨足保健領域的大立光,2023年這9家公司總計投入金額,比前一年增加逾71億元。

對於這個看似「逆勢」的數字,有「生技教母」之稱的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卻不意外,她強調:「現在,是台灣生技產業能見度最高的時刻!」

以佳世達來說,去年底對生技產業的轉投資總額首破百億大關,今年3月,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更直言,去年科技產品需求下降,所幸,「醫療事業表現突出,全年成長20%以上。」

佳世達中國開醫院「曾虧了一屁股」...陳其宏花16年打造「醫療大艦隊」:搞技術證照,只有死路一條(圖/今周刊唐紹航攝影)

▲佳世達中國開醫院「曾虧了一屁股」...陳其宏花16年打造「醫療大艦隊」:搞技術證照,只有死路一條(圖/今周刊唐紹航攝影)

佳世達的醫療生技大艦隊,要從2010年收購三豐醫材說起。當時明基用淨值12元公開收購三豐,花了5年的時間上櫃,股價一度突破百元。2012年,再利用來自明基三豐的投資獲利,併購生產滴套管醫材的怡安,也讓怡安的市占率繼續衝高,全台灣約有60%、70%醫院使用。

「買下三豐與怡安的成功案例,我就有信心,短時間利用我們的人才資源進去加持,讓它能夠快速有效的產生質變與量變。」

其實早在2008年,佳世達就在中國南京設立了明基醫院,隨後也設立蘇州明基醫院,但這卻是陳其宏跨足醫療事業以來最辛苦的過程。他回想:「當時,整個集團沒有半個人懂醫院。2008年第一家醫院開幕,2013年第2家醫院開幕,我2014年回來,沒時間管,結果一看,虧了一屁股。2015年開始,我每個月跑去(中國),花了1年半終於損益兩平。」

原來,集團當時從台灣找名醫過去,但兩岸醫師觀念差很大,因此換了10幾任院長,「愈有名氣的待愈短,後來我找到問題了,一定要在地化。台灣的名醫去開門診,門可羅雀,因為沒有人認識他。院長在地化之後,徒子徒孫一大堆,打通電話一堆人就來,輩分高,可以請來很多大專家。」

事實上,醫院的經營整頓成功,也為佳世達日後陸續併購的醫材事業,奠定產品去化的通路基礎,「通路先行!」陳其宏道出他的布局邏輯,「這是革自己的命,通路先行,先賺第一桶金,靠併購把營收做大。」他領悟,在生技醫療的領域,「如果以我擅長的,找RD從零開始,搞技術、搞證照,只有死路一條。」

如今,醫療相關事業對佳世達整體獲利的貢獻度已將近一半,佳世達的下一步又是什麼?

陳其宏的回答讓人感到訝異,在他所規畫的下一步中,「我們可能朝上游製藥走,若有藥廠願意賣給我們,時機成熟,我們的通路都已經準備好了!」

佳世達在生技醫療產業一路走來的布局節奏和邏輯,從獲利相對穩健的通路、醫材出發,而走到今天,製藥產業也終於涵蓋在科技大咖的投資布局雷達範圍內。

整體而言,過去被外界稱為只有「本夢比」的台灣生技業,近年吸引科技大老進場,不計盈虧持續加碼,為醫材市場注入資本及技術活水,交出漂亮成績單。而在去年,新藥業者在國際授權也大有斬獲,向海外市場踏出第一步。台灣生技業者默默耕耘多年,看起來,如今終於逐一進入收割期。

(閱讀全文…https://bit.ly/3KcLQIr)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31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股票基金房產...40歲前投資全軍覆沒,他只花5年財富自由、45歲提早退休:給年輕人的6個建議
https://bit.ly/3yuYorY

影/中捷砍人嫌犯背景曝光,父母震驚不知情…這群人為何能壓制他?關鍵「3大密閉空間防身術」都辦到了
https://bit.ly/3yCG3ZY

國會改革五法懶人包/立院大亂鬥到底吵什麼?法案內容、黨派立場、藍綠白攻防重點一次看
https://bit.ly/3WTPAGe

情緒成本太高的人,不容易獲得幸福!吳淡如:跟開創未來的人相處,才會讓你眼前陽光燦爛
https://bit.ly/4avB2zC

緯創在印度被砸廠,損失上億!鼎泰豐也在澳洲被重罰8000萬⋯這些海外投資帶給台商的三個啟示
https://bit.ly/3WMda7V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