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再次陷入關門危機,事實上類似風波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過去三年以來,美國國會至少四次讓預算鬥爭演變成危機邊緣,包括去年底的財政懸崖,以及2011年夏季的舉債上限僵局,的確都曾一度衝擊美股,不過隨即反彈,並沒有真的造成全面崩盤!
@過去市場對華府關門反應

現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不論政府關門,還是觸及債務上限,市場會怎麼反應?德意志銀行整理了以往美國政府關門和債務上限的事件,發現最長的美國政府關門期是從1995年12月15日到1996年1月6日,持續約三週。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關門更頻繁,但大多數時候持續的時間更短。
美銀美林證券指出,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總計有17次關門紀錄(註:其中有14次是出現在1987年以前);美國政府關門的前一個月,美股平均上揚0.1%;關門期間股市平均下跌0.8%;關門風波結束後一個月平均漲幅達1.1%。美銀美林認為美股若出現大跌將會是買點,但坦承因政治僵局而下挫10%的機率不高。

J.P.摩根美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指出,投資人不應為了美國政府部門可能即將關門而出脫持股。歷史經驗顯示,關門期間美國股市平均下跌0.2%、關閉時間越久市場表現通常就會越差。他還提到,過去17次美國政府部門關門的歷史經驗顯示,股市有70%機率在關門起的30天內呈現上揚、平均上漲0.6%;多數賣壓都已在關門前宣洩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