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沈伯洋遭抹黑、抹紅 她曝滲透戰術、逐步攻擊訊號:台灣的防線在哪裡?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近日被捲入「賺紅錢」抹黑風暴,中國國台辦日前還宣布對沈伯洋公司實施懲戒,禁與中國組織、企業或個人交易合作,相關話題延燒。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9)天分析指出,沈伯洋不是個案,而是「反射性控制」的滲透戰術!

吳靜怡今(9)天分析指出,沈伯洋不是個案,而是「反射性控制」的滲透戰術。(圖/翻攝畫面)

▲吳靜怡今(9)天分析指出,沈伯洋不是個案,而是「反射性控制」的滲透戰術。(圖/翻攝畫面)

吳靜怡說,「反射性控制」手法是沿用自蘇聯並已熟練運用於數位時代的認知作戰核心技術,這種戰術包含三個核心步驟:誤導訊息供給源(如媒體、社群)、製造行為反應預期(如迫使對方澄清)、消耗對方能量,使其偏離原本任務焦點。
沈伯洋正是這場戰術下的標靶!

吳靜怡進一步表示,國台辦針對其父公司發布懲戒,到港媒「大公報」進行人格謀殺式的整版攻擊,再到台灣特定媒體配合放大「賺紅錢」標籤,一場「資訊戰」的行動軌跡已然清晰。

民主開放性高的台灣,成為境外言論武器化的工具!吳靜怡說,利用台灣民主社會的言論開放,使相關資訊得以搭上藉由台灣內部媒體與政治對立的順風車,再由台灣媒體與政敵內建轉發、外部發起、內部擴散,形同「自毀式攻擊」,這正是典型的「協同影響力作戰」模式,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三戰模式架構下,搭配虛假新聞、情緒性標籤與人格不實指控達成最大效益。

台灣的防線在哪裡?沈伯洋不是個案,而是逐步攻擊的訊號!吳靜怡提到,台灣不能一再只靠個人意志或臨時澄清來防守,而是需要結構性、跨部門、全民參與的認知安全政策,我們不該在防衛民主時,掉進「用民主開放性打敗民主」的陷阱。

大罷免正式的戰役才要開打,惡勢力的集結才正要開始,公民們要團結面對一場對台灣民主免疫系統的壓力測試。

 

#大罷免決戰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