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中東風暴升級:以色列為何選擇此刻對伊朗動武?三大戰略意圖一次看

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以色列軍方公布夜襲德黑蘭戰機起降畫面。(圖/以色列國防部提供)

▲以色列軍方公布夜襲德黑蘭戰機起降畫面。(圖/以色列國防部提供)

2025年6月13日凌晨,位於中東的兩大區域強權,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急劇升溫。以色列國防部證實,當地時間凌晨發動了大規模空襲行動,打擊目標包括多處伊朗境內的軍事與核設施。此舉不僅造成多名伊朗高層軍事官員與核科學人員死亡,也讓原本潛藏於暗處的「影子戰爭」一夕之間轉化為明面上的軍事對抗。

根據以色列方面表示,這場名為「雄獅崛起行動」(Strength of a Lion)的軍事行動,是對伊朗核子發展構成生存威脅的直接回應。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隨即宣布進入「特殊緊急狀態」,警告伊朗可能將展開報復攻擊,包括飛彈與無人機襲擊以色列本土。

根據外媒報導,以色列軍方官員表示,伊朗擁有在數天內製造15枚核彈的充足材料,這構成了對以色列的生存威脅。此次攻擊背後的戰略思維並非倉促成形。綜合軍方聲明與安全分析,以下三項考量是以色列決定先發制人的主要驅動力:

一、精準打擊關鍵核設施:
以色列軍方透露,空襲範圍涵蓋多處被認為與伊朗核武開發有關的設施,包括位於納坦茲(Natanz)的濃縮鈾工廠、核計畫研究中心以及彈道飛彈製造據點。這類打擊被視為削弱伊朗核能力的關鍵一環。

二、時間壓力驅使採取行動:
根據以色列掌握的情報,伊朗正快速接近擁核的「無法回頭點」。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日前通過一項決議,指責伊朗違反核不擴散承諾,並指出其濃縮鈾儲量已足以製造多枚核彈。以色列判斷此刻為最後的阻止窗口,若不及時出手,將錯失機會。

三、「斬首行動」削弱伊朗決策核心:
此次行動亦鎖定伊朗革命衛隊(IRGC)高階指揮官與核武技術核心人物。多家媒體援引情報指出,IRGC總司令薩拉米(Hossein Salami)疑似在空襲中喪生。這類「斬首行動」旨在削弱伊朗的戰略決策能力,並打擊其報復行動的組織力與效率。

國際反應與後續觀察:
空襲發生前夕,國際原子能機構才剛通過對伊朗不利的決議,此一外交動作或許為以色列提供了某種程度的國際默許。然而,這次突襲行動也引發外界對中東局勢失控的深憂。專家指出,若伊朗展開報復,可能引爆一場涉及多國的連鎖軍事衝突,讓本已動盪不安的中東地區陷入更深的危機。

目前,全球各國正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以色列是否將面臨來自伊朗的全面反擊?國際社會是否能介入避免衝突擴大?答案仍有待時間揭曉。

#中東戰情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罷免李彥秀!簡舒培、呂捷市場宣講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