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8歲女童「嘴吐活蟲」逾1個月超無助 醫化驗揪兇:誤飲浴室蛾蚋蟲卵水

大陸中心/潘靚緯報導

攜帶病原體的蛾蚋常寄生在居家浴室的下水道,梅雨季時會迅速繁殖。(示意圖/資料照)

▲攜帶病原體的蛾蚋常寄生在居家浴室的下水道,梅雨季時會迅速繁殖。(示意圖/資料照)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一名8歲女童的口腔內,竟吐出活生生的蟲,詭異狀況持續長達一個月左右,家屬焦急帶女童四處求醫,卻都找不到病因,最後兒科醫療團隊找來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才揪出導致女童吐蟲的真正元凶,竟是一種住家常見的黑色小飛蛾「蛾蚋」,女童因誤飲含有「蛾蚋」蟲卵的水,才導致害蟲在體內寄生。

8歲女童持續一個月來從口中吐出活蟲,醫療團隊會診後揪出元兇竟是蛾蚋。(圖/翻攝自微博)

▲8歲女童持續一個月來從口中吐出活蟲,醫療團隊會診後揪出元兇竟是蛾蚋。(圖/翻攝自微博)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父親帶著8歲女兒到醫院就醫時,還帶了一個玻璃杯,裡頭裝著數條長約1公分的小蟲正在蠕動。父親表示,女兒已反覆吐出這種小蟲超過一個月,有時候是一兩條,最多曾吐出五條,過去曾服用驅蟲藥物,但症狀仍未改善。

醫師初步診斷後,轉介到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人員檢查後確認蟲體是蛾蚋幼蟲,成蟲就是浴室常見的黑色小飛蛾,蛾蚋幼蟲偏好棲息在有機質豐富的濕潤環境,例如浴缸、馬桶水箱、洗手盆或下水道內壁,尤其在梅雨季高溫潮濕時,很容易迅速繁殖。

疾控中心人員解釋,女童可能在漱口或馬桶沖水時,誤食帶有蛾蚋幼蟲的水花,導致蟲體進入體內,女童家人證實,浴室確實長期有黑色小飛蛾出現,沒想到竟是害女兒嘴吐活蟲的元兇。

根據《央視》報導指出,白斑蛾蚋本身不吸血、不咬人,傳播疾病的風險較低,但體表構造容易攜帶病原體,或用手直接拍打後未清潔,再用手揉眼等動作,可能導致感染。專家提醒,與蛾蚋接觸後應立即徹底清洗雙手,避免疾病進一步擴散。

根據《CTWANT》報導,至於防治蛾蚋的方法,專家建議浴室、水槽等務必保持乾燥,戶外像是花盆底盤等不可積水,可定期向排水孔倒入食鹽、蘇打粉混合物或漂白水,搭配熱水沖洗,防止污垢滋生,改變其生存的酸鹼環境來抑制,或是定期噴灑低毒性殺蟲劑,像是除蟲菊酯類產品。不過下水道結構複雜,加上蛾蚋繁殖力強,光靠熱水沖洗只能治標不治本,建議可安裝具防蟲功能的孔蓋,從源頭阻隔進入室內。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