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宣示,最快將於7月5日開始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發函通知單方面設定的關稅稅率,為美國主導的貿易新秩序揭開序幕。對等關稅政策上路,台灣出口企業將面臨全球供應鏈重整考驗。(圖/翻攝自X平台)
隨著7月9日關稅談判最後期限逼近,美國總統川普於本週四(7月3日)強硬表態,最快將於本週五開始寄發正式信函給各國政府,片面公布新一輪對等關稅稅率,正式啟動貿易新政落地的第一步。這項舉動,意味著美方準備擺脫「協商等待」模式,轉而主導全球貿易秩序,迫使各國接受美國制定的新貿易規則。
川普在啟程前往愛荷華州出席公開活動前向記者表示:「我們可能明天就開始,一天發十封信給不同的國家,直接告訴他們,未來要跟美國做生意得付多少稅。這是最快、最直接的做法。」此番言論無異於對全球釋出最明確訊號,即若不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協議,美方將不再保留談判空間。
早在4月2日,川普便宣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對全球貿易夥伴課徵10%至50%的新關稅,並提供90天寬限期,期間實施10%的初始稅率,以給予談判機會。然而至今,仍有多國尚未完成協商,川普再度強調,「這一次,我們不打算延後期限。」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同步表示,未來幾天內美方將陸續公布大量貿易協議,預估將有多達100個國家適用新一輪10%的最低對等關稅。他強調,是否被課徵更高關稅,將取決於該國對美國談判的誠意與實質讓步,未來也不排除依市場狀況進一步調升稅率。
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已與英國、越南成功完成談判。其中與越南的協議堪稱典範:原擬課徵46%的高額稅率最終調降至20%,並針對轉運至美國的貨物維持40%的關稅,但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商品進入越南市場將獲得全面免稅待遇。此舉不僅為其他尚在談判中的國家樹立標準,也顯示美方政策仍保留「交換空間」。
至於與中國,美方則達成暫時「停火協議」,雙方暫緩進一步關稅報復措施,使全球最大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緊張暫時緩解。然而,包括日本、歐盟、南韓與印度在內的多個主要貿易夥伴,目前仍在與美國密集協商之中。川普對印度釋出正面期待,稱「進展樂觀」,但對日本則直言其為「最難纏的對手」,談判進度緩慢。
專家分析指出,此波關稅新政的實施,不僅將深刻影響全球商品貿易價格,也可能引發新一輪產業鏈調整與貿易流向重組。尤其是出口依賴度高、對美貿易比重大的國家,在此關鍵節點必須迅速因應,以避免被迫承受高額稅負衝擊。
貝森特最後提醒企業與市場參與者,對等關稅政策背後是美國力求重新平衡全球貿易結構的長期戰略,不僅僅是選舉操作或短期舉措。他也強調:「我們希望建立的是公平與對等的貿易關係,而非無限制的開放。」企業與投資人應儘早因應這場經貿新戰局,重新檢視供應鏈、出口市場與投資布局策略,以確保在變局中維持競爭優勢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