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宥蓉、鄭偉宏/綜合報導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罕見疾病,常被說是心血管疾病的癌症,現在出現一款新藥,臨床證明能降低死亡率,病友期待健保能加速給付,給他們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工作時間非常忙碌,41歲的鄭羽君在醫院擔任行政職,11年前懷二胎時被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在急診喘到連一個字都無法說出來,隨即被轉進加護病房。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鄭羽君:「一般人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你想要努力地呼吸,但是你怎麼樣都呼吸不到,很大口的空氣的那種感覺。」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罕見疾病,常被說是心血管疾病的癌症,因為肺部的血管壁變厚,導致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進一步增加右心負擔,嚴重會造成右心衰竭與死亡。
成大醫院臨床教授暨副院長許志新:「爬樓梯大概爬幾樓會喘?」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鄭羽君:「一樓左右,就會有一點喘。」
連爬一層樓,羽君都能喘到無法自拔,因為目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治標不治本。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鄭羽君:「其實已經是三線用藥,劑量也都是吃到最高,可以接受的程度了,最近一次回診的記錄是,心臟的指數是800多,所以醫生也是非常地緊張,再前一次回診的心臟指數,其實控制到已經降到300多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它就是瞬間有這樣子的變化。」
羽君的病況時好時壞,看著身邊一個個肺高壓戰友,先一步到遠方旅行,讓她不得不開始讓兒子認識自己的疾病。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鄭羽君:「媽媽這麼努力地維持自己,就是為了要看你長大,參加你的每一個畢業典禮。」

看看國健署罕病通報紀錄,台灣前十大罕見疾病中,「特發性或遺傳性肺動脈高壓」已經被健保給付8種治療,榜上最多,但死亡比卻高達43%,位居第二。
進一步看近5年通報個案,個案增加63人,死亡增加97人,死亡人數比增加的還多,存活病人數逐漸減少,五年間少了近10%。
成大醫院臨床教授暨副院長許志新:「肺動脈高壓它只有不穩定跟相對穩定 ,它沒有絕對的穩定,因為疾病沒有被治癒,他只要任何一個我們所謂的壓力一個狀況,包括感染、貧血、甲狀腺異常,甚至一個心律不整,甚至說我只是一個感冒,都可能讓他急速地惡化。」
研究指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從發病到確診要花3.9年,若不治療,3年存活率不到4成。
成大醫院臨床教授暨副院長許志新:「我們現在目前常用的幾個藥物,包括說內皮素的拮抗劑,包括磷酸二酯抑制劑,包括前列腺素,滿雀躍的一個發現是一個抑制增生的藥物,那現在包括全世界各國也都正在積極要引進這個藥物當中。」
許志新醫師提到,按照世界肺高壓大會的治療指引,建議中低風險的病患就使用新療,新治療是透過抑制活化素信號來恢復內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的平衡,有潛力逆轉肺高壓的致病病理機制,且臨床試驗已經證明能降低死亡率。

成大醫院臨床教授暨副院長許志新:「這些病友目前用藥已經用到三種口服藥物,而且劑量用到最大了,他們也很擔心一個狀況的發生,所以他們對於這些藥物的期許,其實是非常非常深刻的。」
衛福部已將此藥列入罕藥認定,未來取得藥證後,病友更期待健保能加速給付,讓所有的肺高壓戰士完成心願,陪家人一起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