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書摘/張忠謀94歲生日了!曝「與臺灣的命運約會」真相 見證實幹遠見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為德州儀器時期。(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為德州儀器時期。(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7月10日是張忠謀94歲生日。雖然高齡,但是他的精準判斷與做事親力親為的魄力依然撼動人心。張忠謀很務實,曾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擅長的事,這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實際。」《張忠謀自傳下冊》用筆一字一字寫出來,足足讓書迷等了26年。張忠謀慶幸自己1985年從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回首過往,張忠謀受到大文豪海明威的啟發寫自傳,更要謝謝李國鼎。因為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後排左四 為張忠謀13歲時。(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後排左四 為張忠謀13歲時。(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珍珠港事變那一年張忠謀10歲  13歲投稿作品《殺臭蟲》小小年紀就正義

外界很少知道,少年時期的張忠謀是文青,大陸重慶南開中學還保留當年他投稿的作品。張忠謀在《張忠謀自傳上冊》中透露這段往事。

我想,我們不但要殺真正的臭蟲,還要殺人類的臭蟲—一般貪官汙吏,囤積居奇的奸商。他們吸允窮人的血,正如臭蟲吸允我們的血,他們又何嘗有良心,他們又何嘗有憐憫之心呢?他們只曉得,正如臭蟲之只曉得吸血。

臭蟲們,覺悟吧!若再執迷不醒,當心殺戮的慘禍將要面臨到你們頭上來了……

經過五、六十年的時光,那麼多次搬家,十八歲以前的資料非常少了。這是很可惜的事,因為那時期正是我想做作家之時,日記和寫作不少。但十六歲前的日記已蕩然無存,作文只剩下幾篇,還虧重慶南開中學居然保留了幾十年,在幾年前登載在校友回憶錄裡。現在讀起來,那些文字雖然稚氣,卻喚回了不少回憶。失去的作文中尤其可惜的,是我自上海跋涉五十幾天到重慶後寫的一篇旅記,記得當時父母親還驕傲地傳給他們的朋友看。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為 少年張忠謀投稿《殺臭蟲》。(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為 少年張忠謀投稿《殺臭蟲》。(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張忠謀說自己在哈佛的獲得是「可帶走的盛宴」 海明威打動他寫自傳

張忠謀喜歡引用海明威的話,把自己在哈佛的獲得說成是「可帶走的盛宴」,並認為這餐盛宴滋補了他一生,包括他所從事的那些似乎與人文領域關係不大的科技工作,直到今天。

張忠謀說追憶往事是享受,但動筆寫自傳是煎熬,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邀稿,正當考慮再三時,大文豪海明威打動了自己………..

就在這時候,有一天晚上重翻喜愛的海明威文集,翻到他的短篇小說<基里孟加羅山之雪峰>。小說主人翁是一個作家,在非洲基里孟加羅山腳下得了壞疽,不能行動,望著蓋滿白雪的山峰等死,以下是他垂死前的縹緲之思:

現在,他再也不能寫那些故事,那些那儲存起來,預備在他能寫得更好時要寫的故事。也許,至少他沒把它們寫壞。也許,他永遠不能寫得更好,這才是一直拖延不寫的原因。總之,一切都不知道了。

拖延的結果,原來竟是生命末頁的無奈和不確定感!讀了這段故事後幾天,我就接受高教授的邀請,預備自己動手寫自傳。答應是答應了,不過每一提筆就後悔,心裡一直在想:答應得太貿然了!但對我來說,追憶是一種享受。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左為18歲張忠謀18歲、右為17歲張忠謀。(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左為18歲張忠謀18歲、右為17歲張忠謀。(圖/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命運之神將張忠謀與臺灣綁在一起  54歲那年來臺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

張忠謀強調要感謝李國鼎之外,一定還要記得台灣科技政策掌舵者與半導體開路先鋒,李國鼎、孫運璿、方賢齊、潘文淵、胡定華、史欽泰及曾繁城等人,因為「他們的出現,是護國神山的造山運動起點」。

張忠謀提到兩次「與命運的約會」

1.第一次是到位於德州的半導體大廠「德儀」任職。德儀的25 年,是經理人養成階段。

2.第二次是到台灣,「原本我以為約會的地點是工研院,沒想到在台積電。」張忠謀說,如果那個時候他是德儀CEO,一定會在台積電募資時就投資,取替飛利浦成為台積大股東。如此一來,或許台積電就成為「德積電」。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 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天下文化提供)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 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天下文化提供)

從1983到1988的五年內,張忠謀歷經德儀、通用器材與工研院的三次辭職

「我三次辭職,已經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張忠謀說,當年辭去工研院長一職時才57歲,正值盛年,距離設定的、至少做到65歲退休,還遠遠太早,於是張忠謀全力投入台積電籌辦。

張忠謀回憶當年,台積電的成立十分偶然,坦白說,包括當初推動的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幾位要員,想也不會想到 36 年後,《TSMC》 居然成為「國寶級」的企業(後來更成為讓全世界都重視的臺灣矽盾、臺灣護國神山)。不僅紅遍台灣,更成為美歐日大國爭相邀請設廠的對象,2021 年又進入全球前十大市值的企業,市值最高時近六千億美元!(重要性持續進行中)

《學李國鼎做事》作者王百祿曝光 2015 年採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談創業始末時,一坐下來,他老人家(訪談那年張忠謀先生時年 84 歲)第一句話就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2023年11月10日得第一屆李國鼎獎時,張忠謀再說一次)張忠謀在一次採訪場合中也笑著說:「當然,沒有張忠謀也沒有台積電。」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資料照、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資料照、翻攝自記者鍾志鵬藏書)

為台積電、輝達感謝貴人  張忠謀黃仁勳給世界上了一堂感恩課

2023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得《李國鼎科技基金會》第一屆「李國鼎獎」。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驚喜現身說:「沒有台積電就沒有輝達」。在《學李國鼎做事:推動台灣工業發展的關鍵人與重要事》書中曝光,張忠謀也曾經說過:「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張忠謀、黃仁勳2 人的感恩與飲水思源之情,給全世界上了一堂最棒的感恩課。

張忠謀說:動筆是煎熬 對全球讀者來說是:如獲至寶

1998年張忠謀67歲時出版《張忠謀自傳:上冊 1931~1964》

2024年張中謀93歲時出版《張忠謀自傳:下冊 1964~2018》

張忠謀說出完寫完「上冊」,當時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七十幾歲、頂多八十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我的董事長工作也愈做愈愉快,後來簡直欲罷不能,一直做到八十七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

正如「上冊」一般,「下冊」也全部是他自己寫的。是要真實地表達感情。我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他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我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就是台積電。讀者們知道的台積電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台積電。其實,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我也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這些,都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張忠謀強調,自傳是自己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書中表達的觀點,是個人觀點。非常慶幸在1985年,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非常慶幸,這約會讓他創造了台積電。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十六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我對他們致敬!

動筆卻是煎熬。張忠謀說:許多夜晚和週末,坐在書桌前,拿著筆,對著一張白紙發呆。有多少感情洶湧澎湃。但對全球讀者來說,擁有張忠謀自傳是如獲至寶。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 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天下文化提供)

▲2025年張忠謀94歲生日了,回憶「與臺灣的命運約會」幕後故事, 見證一生的實幹與遠見。(圖/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之《張忠謀自傳上冊》、《張忠謀自傳下冊》

#怎能不讀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