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生一行20多人,日前前往歐洲進行為期17天的文化交流,將「臺灣感性」的戲曲以及民俗技藝文化帶入歐洲,戲曲學院學生並跟德國學生聯手演出京劇《美猴王》、還有鋼琴與二胡合奏、民俗技藝的轉毯及旗舞,讓歐洲小朋友看得驚艷不已,而壓軸的「大武術」疊羅漢演出,更是震撼全場。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德國比利時大稱讚 臺灣戲曲學院學生臺灣戲曲文化走進歐洲少年心裡
當歐洲夏日的風,輕拂古老校園的鐘樓與教室,來自太平洋彼端的臺灣,遠東島國一群年輕靈魂,帶著臉譜、絲竹、旗舞與猴棍,悄悄走進德國與比利時。他們是文化與傳統的行者,來自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師生。
這是一趟17天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段用汗水與掌聲換來的國際交心。戲曲學院師生一行二十餘人,進駐德國Erasmus與Thomaeum兩所文理中學,舉辦文化工作坊。從唱腔教學到武技示範,從二胡絃聲到轉毯翻舞,讓歐洲學生初識什麼是「四功五法」,也驚豔於「美猴王」的英姿。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文化,是不需翻譯的語言。在Grevenbroich的「台灣週」與Kempen的「文化之夜」,臺灣的年輕學子與德國學生共舞共演,一場場精彩合奏讓觀眾屏息凝神,當「大武術」疊羅漢壓軸登場,全場掌聲如雷,震撼人心。市長的接見、簽名於市政廳貴賓冊,是對文化的最高禮遇。Thomaeum文理中學副校長年輕時曾經學習過扯鈴也加入表演行列,引起熱烈掌聲。
在Thomaeum校園裡,京劇工坊吸引三十多位德國學生主動參與,他們用雙手握住長棍,用眼神學會「神」、「氣」與「韻」,也在笑聲與汗水中,記住了臺灣這兩個字的溫度。行程最後,國立臺灣戲曲師生一行人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拜訪歐洲知名的馬戲藝術學校。戲曲學院的校友李睿紘與張書寰,也在那舞台上演出,像是文化接力的下一棒,綻放文化風華。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這次前往歐洲交流的戲曲學院師生除教務長張旭南,還包括民俗技藝學系副主任彭書相,以及京劇學系學生陳昶諭、王冠廷、李昌政、劉語晴、陳威辰、余彥霆、陳民富、黃宥哲、廖冠博、林玉炘;民俗技藝學系郭竣宇、陳珮綺、陳佳靚、黃珮涵、吳芝菱、唐敬翔、李偉鴻、李杏輝及戲曲音樂學系陳芃名同學等人,在彼此教學相長下,不僅傳播臺灣戲曲文化,也拓展國際交流經驗,收穫豐盛。
這群年輕人,也許來自不同系所,有著不同專長,但在這趟歐洲行中,他們共同演奏一曲來自臺灣的文化交響曲。他們不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而是在世界與本土之間,找到了一條閃閃發光的橋。戲曲,沒有國界;文化,更能穿越語言。他們的故事,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民外交成功!德國比利時大讚臺灣,臺灣戲曲學院學生用戲曲、民俗技藝、東方音樂演奏等演出,走進歐洲少年心裡,風靡全場。(圖/國立臺灣矽取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