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政府近期批准輝達恢復出口H20晶片至中國,卻爆出H20庫存有限、無復產計劃,專家分析此舉凸顯美方「技術控場」策略的矛盾與極限。外媒分析,輝達透過RTX Pro鋪設中階市場「備胎產品線」,H20若僅短暫回歸,恐促使中國加速自研晶片替代發展。(圖/資料照片)
輝達CEO黃仁勳不是說,美國禁止自家晶片賣到中國,造成至少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導致財報難看?經過他努力不懈,在白宮與中南海之間斡旋多次,好不容易獲得川普點頭,中國特規版H20終於解禁,可以賣過去了,但是如今卻可能「ㄆㄧㄚ 」的一聲,沒了!不是禁令收回,還是想賣H20也沒貨,重啟生產線至少得九個月,黃仁勳借機推銷:「RTX Pro」一樣好用。種種令人好奇,
輝達CEO黃仁勳不是早就說過,美國禁止自家晶片賣到中國,造成公司至少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損失,不只營收斷層,還讓財報「難看到不行」?他多次親上火線,奔走於白宮與中南海之間,試圖說服美國高層放寬管制。據說經過幾輪幕後協商,最終終於獲得川普點頭,中國特規版的H20晶片正式解禁,得以重新出口,看似苦盡甘來。
但令人傻眼的是,如今卻可能「ㄆㄧㄚ」的一聲,沒了!不是禁令又被收回,而是根本沒有庫存,想賣也賣不了。黃仁勳在北京出席供應鏈博覽會時親口證實,H20早已停產,要重啟整條生產線至少得等上九個月,期間供應幾近中斷。換句話說,就算市場還有需求,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現貨賣完,接下來「有單也接不了」。
這樣的狀況,不禁讓人懷疑:這場H20解禁大戲,到底是實質的出口放寬,還是象徵性的政治妥協?過去被定位為「第四好晶片」的H20,既不適合軍事應用,也無法承擔大模型訓練,如今還陷入無貨可供的尷尬處境,對中國客戶來說,除了象徵性意義,實質效益恐怕有限。
黃仁勳也顯然意識到這點,當場順勢推銷另一款新產品:「RTX Pro」。他強調,這款晶片雖規格較簡,但對智慧工廠、倉儲物流、邊緣運算等領域來說依然好用,不僅相容性強,也符合美國出口法規,是中國市場的「合規替代方案」。不過,對不少期待H20回歸的中國企業來說,RTX Pro能否真的「補位」,仍有待觀察。
美國放寬對中國出口管制,允許輝達(Nvidia)重新銷售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H20人工智慧晶片,原本被市場視為中美科技戰中的一項重大鬆綁。然而,這項「技術讓利」背後卻藏有明顯矛盾。根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與《路透社》報導,輝達近日已通知中國主要客戶,包括騰訊與字節跳動在內,其H20晶片目前庫存極為有限,且短期內沒有任何復產計劃。儘管取得出口許可,卻可能僅是「清倉存貨」的過渡性操作,真正可供應的量恐遠低於市場預期。
H20晶片是輝達為了符合美國出口規範,專為中國市場所開發的降規版本,效能雖不及旗艦H100,但在AI推理任務與軟體生態整合方面仍具備相當競爭力。這款晶片在2023年底問世,原本旨在取代因管制無法出口的高階產品。然而,美國於2024年4月進一步收緊管制,將H20列入出口受限名單,輝達不得不中止交貨與相關生產計畫,並在財報中認列約55億美元庫存損失。此舉使得H20產線陷入停擺,零件與供應鏈也被轉移至其他新世代晶片項目。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7月中旬突然宣布放行H20出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7月16日參與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時也公開證實此事,並表示公司將根據中國市場需求持續優化產品。然而他也坦言,若要重啟H20產線,從設計、試產到正式量產至少需要九個月的時間,在目前市場節奏下幾乎無法實現。這番話立刻引發市場關注:既然花了這麼多外交與政策成本換來解禁,為何又說「沒貨可賣」?
答案或許可從美方此前的言論窺見端倪。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公開表示:「我們賣給中國的不是最好的晶片,不是第二,也不是第三,而是第四好的。」這段話明確點出美方的策略,即藉由有限開放、技術降級,讓中國企業持續依賴美國技術與供應鏈,但同時避免過度提升對手的AI實力。這種被稱為「控制依賴(controlled dependency)」的手法,雖在短期內可維持技術優勢,但當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即將結束,是否還有長期效益,便成疑問。
與此同時,黃仁勳在北京也宣布推出另一款面向中國市場的新型GPU產品:RTX Pro。這款顯示卡同樣符合美國出口限制規範,定位在智慧工廠、自動化物流等邊緣AI應用領域,功能聚焦在數位孿生與工業監控等場景,並未涉入高階模型訓練與軍用AI開發。多家外媒指出,輝達藉此進行「雙線鋪陳」,在H20供應可能斷鏈的情況下,透過更具彈性、且風險更低的產品線,繼續深耕中國中階市場,維持品牌與生態優勢。
但業界觀察人士也提醒,若H20只是短暫回歸、RTX Pro又難以補足高效能需求,可能將導致中國企業回頭尋求自研替代方案,如華為昇騰、寒武紀或其他國產GPU供應商。而輝達方面亦持續與中國客戶溝通,包括收集對H20的回饋、討論未來Blackwell架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交付可能,似乎也意識到H20難以成為長期主力。
總體而言,H20放行卻無復產的現象,暴露出美中科技博弈中「有條件鬆綁」策略的真實意圖:一方面,緩解中方壓力與國際輿論;另一方面,也為輝達創造短期營收止血的空間。然而在技術轉型與市場競爭劇烈的當下,僅靠一款「第四好」的舊型晶片,恐怕難以長期維繫供應鏈主導權。未來是否能以更符合雙方政策底線的產品,如RTX Pro與Blackwell家族,取代H20的戰略角色,將是美中AI與半導體產業下一波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