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駐日經文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代表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前來祝賀觀展、陳意欣。(圖/日本大紀元時報提供)
6月23日開展的第112屆日本水彩展,台灣風景畫家陳榮和(1928~2005)的作品獲邀展出。自1973年起,他連續11年入選該展,日本水彩畫會提供了陳榮和歷年入選的作品名單,這些珍貴的史料,為回顧1970年代的美術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並成為重新評估陳榮和藝術成就的契機。
這次再度展出,連結了過去與現在,傳遞了台灣的文化身份,延續了台日美術交流史的光彩。這次以畫作《台南安平古厝》參展,台南安平歷史悠久,椰子樹在日本本土幾乎不存在,意在凸顯台灣及其特有的亞熱帶氛圍。
陳榮和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屏東,是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屆,並以水彩畫第一名畢業。曾在屏東女中、台北市立商職等多所學校任教,他說:「每次變動,是為了畫不同的風景」。他曾任職日本Pentel百點公司負責開拓台灣市場,他定期提供全台畫家老師們日本美術用品及雜誌。美術史學家林育淳說:「陳榮和以熱情走讀台灣,帶來日本創作顏料及藝術資訊,對早年台灣養分貧瘠的美術園地,盡了一己之力,豐富了近現代台灣西洋畫的篇章。」

▲2021年捐贈父親遺作《圓山大飯店》給休士頓市政府, 紀念休台姊妹市60周年。
陳榮和是二戰後台灣第一代本土學院派的水彩畫家,曾入選省展,台陽展,教員展,作品受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順益台灣美術館、日本丸紅商社台北支店等機構典藏。他的作品記錄了台灣近代風土地貌的變遷,並為台灣水彩畫的發展脈絡, 留下精彩動人的篇章。
在國際孤立中的文化發聲
1970年代台灣處於外交困頓時期,陳榮和在日本水彩展上持續以「台灣風景」如屏東椰林、台南一隅、台北古屋、淡水風景等獲高度評價入選。1973年的評審指出:「陳榮和的透明水彩, 是正統英式技法,素描基礎扎實,色彩乾脆明快」。陳榮和還以畫作印製了一套70年代台灣觀光風景明信片,集結了16 個縣市的景點包括澎湖、蘭嶼。 這些彩繪台灣的作品,成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文化表達。
陳榮和的女兒陳意欣表示:「爸爸對台灣這片土地及人民的情感,可以在畫作裡看見。」陳榮和不只描繪台灣的名勝古跡,還刻畫許多市場、小攤、巷弄、工地等市井生活。他透過畫筆將原本在地沉鬱的日常,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此外,他也鐘情於描繪高樓與矮厝共存的景觀,記錄了城市鄉村現代化的過程。藝評家指出:「陳榮和一生堅持水彩創作,將台灣各個小角落, 營造成值得歌頌的壯闊的風土。」
試煉與創作的堅持
陳榮和的人生並不平坦,他在壯年時失去了長女,深沉的悲痛,使他長達14年(從1979年的第一次個展到1993年的第二次個展)鮮少出現於畫壇。在此期間,除了最低限度的工作,他全然沉浸於繪畫創作中,並因此漸漸得療癒。陳榮和的日記寫道:「我要一直畫到去天堂見主面。」無論多痛苦多忙碌,他從未放下畫筆,正是這份堅持的創作力,支撐了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
日台美術交流的未來
台北駐日經文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代表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前來觀展祝賀,他表示:「陳榮和的作品完美融合了台灣的風景與人文,將當時的文化和風情傳遞給後世。我們的使命是透過這樣的藝術作品將台灣藝術家介紹到日本,深化日台間的文化交流。」
陳榮和遺作的多元呈現
陳意欣說:「第一次幫爸爸辦展是2015年逝世10週年時, 起初只是為了紀念先父不凡的一生。因緣際會, 以先父遺作, 在宣傳台灣、台美之休台友好及慈善義捐上,盡了微薄之力。2025年先父逝世20週年, 應邀參加日本水彩展意義非凡, 讓我能隨著爸爸的腳印去到東京都美術館,實地感受他當年的榮景。」

▲2025年Asia Society亞協會啟動Taiwan Series一年計劃,並表彰贊助者們。
歷年來,陳意欣以父親遺作來榮耀父親。2009年以畫作參加僑界義賣,賑災台灣莫拉克颱風。2021年應經文處紀念休台姊妹市60周年,致贈畫作《圓山大飯店》給休士頓市政府。2022年為慶祝亞太裔傳統月, 在休士頓中央圖書館舉辦個展,以放大的70年代陳榮和台灣風景水彩畫明信片, 呈現各地簡史及名產, 對照50年後今日舉足輕重於世界的台灣;休士頓前市長Turner盛讚:「在這裡舉辦台灣畫展, 意在把亞裔文化藝術帶進華人極少的downtown,有助主流社會了解台灣, 消弭迷思」。2022年義賣捐贈休士頓愛心組織CARE; 與台師大校友會舉辦個展慶祝國慶及百年校慶; 應哈里斯郡第四選區邀請舉辦個展。2025年以CZH Gallery Foundation Inc. 之名響應僑界募款,贊助Asia Society德州亞協會Taiwan Series一年計劃。
詳情請見:czhgallery.com 陳榮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