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命理師沈嶸2019年發起「每月捐10萬,持續20年」公益計畫,至今捐款已累計達700萬元,持續朝總目標「2400萬元(回饋台灣20年)」邁進。本月沈嶸捐贈10萬元給「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贊助「拉拉山上的孩子——偏鄉早療服務計畫」,為偏鄉有早療需求的家庭提供家訪、諮詢、轉介、轉銜服務,以及定點、到宅療育和親職指導。同時,沈嶸還加碼贈送魔法洗碗精50瓶、魔法擦拭布50條、沈嶸老師著作50本等物資,資助偏鄉早療計畫家庭以及身障全日型住宿機構,至今公益計畫總物資捐贈已累計達24400份,身體力行實踐「回饋社會」的公益精神。

▲命理師沈嶸(右2)2019年發起「每月捐10萬,持續20年」公益計畫,至今捐款已累計達700萬元。(圖/沈嶸提供)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緣起於家長組織,於1998年募款成立,依唐寶寶的年齡、家庭狀況、照顧者狀態等,提供早期療育、安置照顧、醫療復健、工作訓練、庇護性就業、健康管理、社區融合生活、急難救助等不同層次之全人服務,近年更進一步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導入綠電打造綠能庇護工場。服務對象也從唐氏症者擴及到所有身心障礙者及社會大眾,幫助每一位障礙者有機會在社區中自立生活。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約有6%的兒童有發展遲緩現象,但台灣被通報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兒童一直僅有2%左右,代表有許多家長對發展遲緩認識有限,或不願意面對孩子有發展遲緩。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3歲之前做早期療育一年的功效是3歲之後的10倍。但在台灣的偏鄉,仍有許多弱勢孩子由於教養認知及外在刺激不足而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沈嶸本月捐贈10萬元給「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贊助「拉拉山上的孩子——偏鄉早療服務計畫」。(圖/沈嶸提供)
因此唐氏症基金會致力推動早期療育,藉由發展篩檢活動發現遲緩兒,特別是馬祖四鄉五島、八里基隆和平島、宜蘭員山、桃園八德、大溪、復興鄉山區等偏鄉地區。提供面訪、家訪、諮詢、轉介、轉銜等服務,並針對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定點、到宅療育和親職指導服務。沈嶸邀請大眾一同支持偏鄉早療計畫,幫助偏鄉有困難的孩子看的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