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曾宜婕/綜合報導
瑞士關稅高達39%跌破外界眼鏡,《金融時報》4日就揭露內情,應為是瑞士總統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和美國總統川普的一通不愉快通話,讓瑞士談判團隊過去3個多月來、超過數百小時的協商談判付之一炬。面對比最初結果還更高的關稅,現在總統凱勒蘇特面臨國內的咎責聲浪,同時也顯示,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不但瑞士深信的「誠實、合理」準則無用,最終還得讓川普滿意才能得到好結局。

▲圖為瑞士總統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通話內容是什麼?
川普在8月1日瑞士國慶日當天公布瑞士關稅高達39%,不只高於原本川普公布的31%,還成為世界少數被美國課高關稅的國家,讓跌破眾人眼鏡。報導指,瑞士總統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被指責誤判情勢;其他批評則指出,瑞士龐大的製藥產業成為與川普談判破裂的導火線。
有知情人士透露,上周四(31日)凱勒蘇特與川普進行了一場「災難性的」通話。這通電話終結了3個月以來超過數百小時的談判。消息指出,31日當天的通話中,川普只關心一件事:瑞士對美國的390億美元貿易逆差,以及這個「非常富有」的阿爾卑斯山國家還能提供些什麼,「在通話一開始談判就不順利,川普直言10%的關稅根本就不夠,而他也一直強調瑞士把錢從美國偷走,凱勒蘇特對此難以回擊。」
連官員被誤導談判局勢
知情人士指出,瑞士官員對此消息也深感打擊,他們被誤導認為瑞士與美國貿易代表團葛里爾(Jamieson Greer)和財政部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談判情況良好,且已經達成臨時協議。今年4月,瑞士聲稱他們有信心提早達成貿易協議,並承諾對美投資近1500億美元。
瑞士總統凱勒蘇特今年7月聲稱已經成功找到方法聯繫到川普,不像其他國家還在掙扎和川普政府預約談判。2位消息人士指出,瑞士原本已經準備好接受川普的10%基準關稅。但這個期待與現實有落差。美國貿易代表團葛里爾上周五(1日)向彭博表示,瑞士當局認為已獲得一份只需等待川普簽名的協議,但這種說法其實「言之過早」,並稱:「在所有協議都尚未達成前都不算數。」
瑞士面臨無談判籌碼的困境
美國是瑞士的最大出口市場,其貨品包含手錶、巧克力和機械。瑞士同時也是在美的龐大投資者,雀巢(Nestlé)、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雇用了大量美國人。其實,美國對瑞士巨額貿易逆差的主因是黃金出口,但不論是黃金還是藥品都被排除在川普的「對等關稅」之外,這讓瑞士當局不知道還能對美國提出什麼籌碼。
一位熟知談判的專家指出:「問題在於,瑞士相信只要提供合理且誠實的承諾就可以了,瑞士不擅長國際強權政治,要像其他國一樣提出龐大但不實際的承諾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儘管凱勒蘇特承受了大部分的指責,但有部分聲音認為瑞士強大的製藥產業是破壞此次談判的主因。
瑞士製藥業約60%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諾華和羅氏美國子公司基因泰克等製藥公司上周收到川普政府的信函,要求它們降低藥品價格。這些瑞士公司已承諾今年向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葛里爾周五直言:「瑞士對我們出口了數種藥品,我們想要在本國製造藥品。」
瑞士美國商會首席執行長薩加爾(Rahul Sahgal)指出:「我們要再找出還有什麼籌碼能夠提供,我們正在尋找任何的談判機會。」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