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得要命!醫:3大慢性病患罹「這疾病」風險高2倍 嚴重恐中風、腎衰竭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腎臟、腎病、洗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腎臟、腎病、洗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熟齡者小心三大慢性病!據統計,年過50歲與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眾,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風險平均高出1.5至2倍。醫師提醒,帶狀疱疹患者不只是皮膚發紅結痂、疼痛等症狀,嚴重恐導致中風、腎衰竭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作為台灣常見、且對公共衛生影響深遠的慢性病類型,患者本就處於免疫力較低的狀態,更應重視帶狀疱疹潛在風險與影響。他說,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升高。(示意圖/資料照)
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升高。(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則指出,台灣約有超過250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CKD)影響 ,是隱形卻廣泛的慢性病危機。他說,腎臟病患者因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干擾免疫細胞正常功能,導致整體免疫力下降,對病毒的防禦力明顯減弱。研究指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 ,若合併其他共病則風險疊加,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達9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盛行率持續上升 ,這些年輕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帶狀疱疹的威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後,病況往往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需住院治療,導致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3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3日,進一步增加醫療負擔 。

醫師呼籲50歲以上、慢病患者應主動諮詢醫師帶狀疱疹預防資訊。(圖/圖/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供)
醫師呼籲50歲以上、慢病患者應主動諮詢醫師帶狀疱疹預防資訊。(圖/圖/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供)

許永和說,根據國際指引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糖尿病、心血管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目前帶狀疱疹疫苗與常見慢病藥物(如免疫抑制劑、降壓藥等)並無明顯交互作用,慢病患者不用太過於擔心;他並呼籲所有高風險族群及早與醫師討論合適的預防方案。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 #直播中LIVE】立院處理「災後重建特別條例」 卓榮泰打詐報告及質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