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據《彭博》23日報導,德國政府正朝著恢復徵兵制邁進,新法案若通過最快明年元旦就會上路。雖然一開始還是以自願入伍為主,但如果招募人數不足,法律也保留了「強制徵兵」的空間。
德國軍隊在一場遊戲展中招募新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這項政策背後主要原因包括德國經濟停滯、養老支出暴增,加上俄烏戰爭與歐洲安全局勢惡化,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政府認為,必須加快補足國防兵力,才能對抗俄羅斯、守護歐洲盟友。然而面臨了一個大問題,即德國年輕人根本不買單。
招不到兵 徵兵制再被搬上檯面
根據官方規劃,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希望到2031年能把兵力增到46萬人,幾乎比現在多出75%;然而現實是,去年的新兵數量還不到目標的一半,另外還有高達四分之一志願役選擇中途退出。
即便德國軍隊被稱是「歐洲薪資最優渥的部隊」,新兵月薪還即將調高三分之一,突破2300歐元(約新台幣8萬2千元),但依然吸引不了足夠的年輕人。據民調機構Forsa調查顯示,只有16%的德國人明確表示,若國家遭攻擊願意挺身而戰。以2024年蓋洛普民調對比全球標準,德國人是最不願意為國家而戰的人群之一。
德年輕世代:這不是我們的戰爭
報導指出,對許多年輕人來說,軍隊就像政府強加的另一種犧牲。他們已經面臨氣候變遷、經濟低迷、生活成本高漲,現在還要替一個「對他們沒什麼保障」的系統賣命,自然意願極低。
若募兵人數不足,德國擬恢復徵兵制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不過,也有人選擇走進軍營。22歲的科林(Colin B.)今年3月加入國防軍,他坦言之前工作待遇不佳,「但軍隊是個穩定又有高薪的雇主。」雖然日常工作和辦公室差不多,他主要負責追蹤航空管制同事的時程表,只是必須穿著迷彩服。但能享受免費住宿、伙食和交通補助,還有完善的運動設施,科林說:「這裡感覺像是第二個家。」
支持與反對聲音拉鋸
支持恢復徵兵的人認為,若只等危機發生才徵兵,就失去嚇阻效果。基民盟(CDU)黨團副主席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直言:「不能等戰爭爆發才想到要徵兵。」
但反對者則警告,政府已經做得太超過。左翼政黨智庫「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研究員索提(Ingar Solty)則批評,軍方直接接觸青少年,「這根本就是一種操弄」。
除此之外,還有經濟層面的顧慮。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估算,如果全面恢復徵兵,將讓德國經濟額外付出700億歐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代價,因為年輕人會延後進入勞動市場。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