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一民眾近期賣板橋公寓、買信義區大樓,即使新屋市價較高,但土地總公告現值較低,申請重購退稅失敗。(圖/記者陳韋帆攝影)換屋族常透過「重購退稅」減輕稅負,但近期有案例顯示,若新購大樓土地公告現值低於舊屋,即便市價高出許多,也可能失敗。專家提醒,重購退稅依據的是土地公告現值與持分,而非市價,許多民眾因此誤判。
據土地稅法第35條,出售舊屋後2年內重購新自住房地,若符合規定,可申請退還土地增值稅。但計算依據為「土地公告現值×面積×持分」,並非房屋成交價格。若新購大樓因樓層多,土地持分少,總現值可能比舊公寓低,導致退稅失敗。
公寓換大樓重購退稅失敗
近期一民眾在台北市信義區購入約2000萬元大樓,計畫出售板橋4層樓公寓換屋,原估可退回最高80萬元土地增值稅。然試算結果顯示,信義區大樓土地僅持分2.63坪,公告現值約490萬元;板橋公寓土地持分高達8.09坪,公告現值630萬元。最終因舊屋土地現值高於新屋,退稅資格不符。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民眾雖繳納80萬元土地增值稅,扣除後板橋土地現值仍剩550萬元,高於信義區土地現值,仍無法獲退稅。專家直言,這類情況在大樓換公寓時最常見,因基地分攤差異,反而出現「市價高卻退稅失敗」的矛盾。
土增稅算法看持分
鄭文在表示,很多民眾誤以為只要新屋市價高,就能順利退稅,但實務上看的是土地現值與持分,由於大樓持分小,常出現土地總現值不足,最終無法申請退稅。換屋族必須注意這一關鍵差異。
他提醒,公告現值會依地區不同有所差異,例如信義區公告現值約為板橋的2.3倍,但因大樓分攤戶數多,個別持分小,總土地價值反而比板橋公寓低,這也是導致個案退稅失敗的主因。
另外,重購退稅制度涵蓋土地增值稅、房屋交易所得稅與房地合一稅,規定並不相同,申請門檻也各異。
鄭文在建議,民眾在換屋前應先諮詢專業地政士或稅捐單位,並釐清土地公告現值與市價差異,避免因誤判導致退稅失敗,增加財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