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將改選,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昨日公開宣布,懇請台中市長盧秀燕接任下一屆國民黨主席。但盧秀燕今(24)日回應,由於美國關稅衝擊,自己必須堅守崗位,陪伴市民度過難關,「媽媽留在家,這是我的承諾,我會說到做到,我無法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盧子弟兵、國民黨立委黃健豪也說,支持盧秀燕市長的政治決定,他並意在言外表示,擔任黨主席與承擔責任,不是等號。知道有難的時候,就算她不是黨主席,但這位同黨同志、政治前輩一定會站出來的。
黃健豪說,支持盧秀燕市長的政治決定,他並意在言外表示,擔任黨主席與承擔責任,不是等號。(圖/翻攝自黃健豪臉書)黃健豪說,盧秀燕市長今天正式表態不會競爭國民黨主席的職位,作為一個台中市的民意代表,他支持盧秀燕市長的政治決定。
第一,經濟問題:
台灣社會「一年多空轉內耗」的大惡罷政爭,終於以32:0的成績,短暫中止民進黨的亂政,此刻的台灣,與多數民眾切身相關的事,是美國對等關稅下的產業衝擊。
台中有高科技業,但中部地區最重要且養活數十萬人口及家庭的,則是此次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包含機械、自行車、工具機及木工機等。目前台中已有33家企業提出減班,包含機械製造業、零件製造業與金屬製造業。
市府目前的救急政策,已先編列預算協助九大產業公會海外參展、轉單、分散市場風險,另外也要看中央政府對外談判的結果、及後續的應變措施,還需要隨時調整。
不管今天是市長還是總統,以及任何一位領國家俸祿的民意代表及公務人員,攸關人民生計的事,讓人安居樂業,才是重中之重,不然投票給你授權給你幹什麼?
黃健豪提到,自去年11月以來,他曾經在媒體上表態支持「選總統不必選主席」、又一度改口「盧市長有考慮是否選主席」、再到今日盧秀燕市長正式對外「宣布不會參選主席」,最後的關鍵,就是關稅政策的衝擊,對中部地區民眾生計的影響,讓市長決定要繼續專心做好民選首長的工作,顧好民生。
第二,政治問題:
擔任黨主席與承擔責任,不是等號。
朱立倫主席昨天點名,希望盧秀燕市長承擔黨務工作的責任。
我們以2024年的大選,及這段時間大惡罷的競選過程中可以看到,任何黨籍立委需要站台,她全力配合;黨籍同仁需要協調,她出手整合。
這說明一件事,過去一年多沒有擔任任何黨職的盧秀燕,她依然在競選及輔選工作盡心盡力,而且實質有效。
這同時也證明一件事,每一位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只要在各自當下的崗位上把事情做好,回應民意,民意自然會給我們正面的回應。
黃健豪表示,國民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他競選過黨代表、中央委員也擔任過中常委,歷練過中階黨務主管,並爭取過市議員及立委的提名,深知其中的複雜。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盧秀燕市長在今年10月擔任黨主席,並在明年需要完成22縣市的縣市長及地方民意代表提名工作,同時她的市長任期只剩約一年兩個月,她一邊面對關稅衝擊、一邊處理民生市政、同時還要熟悉黨務並負責提名,我們到底是在支持她,還是在消耗她?
黃健豪也說,他個人認為,經歷過民意選舉、具全國知名度、且能促成兩大在野黨繼續合作,都是適合接棒主席的人選。
國民黨此刻,需要的不是一位救世主,也不應該是指定接班;是每一位領袖一起承擔責任的時刻,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一人身上。
分進合擊、分工合作,才是我們政黨及國家再起的生機。
黃健豪進一步表示,知道很多人還是焦慮,也期待盧秀燕市長改變,但依自己對她的了解,面對關稅衝擊產業,及帶領一個正在急起直追的直轄市面對的各項挑戰,盧市長真心以公務及民生為重,過去她是因為這樣受人支持與愛戴,今天及未來,相信她還是一樣會繼續維持這個風格。
總之,政治從來不是聽一個人說什麼,而是看她做什麼,黃健豪意在言外表示,他知道有難的時候,就算她不是黨主席,但這位同黨同志、政治前輩一定會站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