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惠譽信評示警,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短期內將持續影響台灣壽險公司的財務表現。(示意圖/PIXABAY)惠譽信評示警,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短期內將持續影響台灣壽險公司的財務表現。(圖/資料照)
對一般民眾來說,壽險公司是否穩健經營,與退休保障、醫療保險理賠、甚至保單紅利息息相關。但當新台幣匯率出現劇烈波動時,壽險公司的財務報表可能瞬間惡化,不只會影響公司獲利與資本實力,還可能讓保戶對自身保障的信心受到動搖。惠譽信評26日在「惠譽看台灣2025」記者會中便指出,新台幣匯率短期內仍將大幅震盪,這種情況將持續干擾壽險業的獲利表現,進一步增加資本累積的壓力。
壽險資產美元比重高 貨幣錯配風險浮現
惠譽亞太區保險評等資深副總經理王長泰表示,台灣壽險產品的長期需求仍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波動雖不會立即削弱保單需求,但台灣壽險公司普遍存在「貨幣錯配」問題,即部分新台幣保單負債是以美元資產支持,因而使新台幣兌美元的劇烈升貶,對經營績效影響特別明顯。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截至2025年5月底,台灣壽險業約69%的投資資產為外幣資產,總額達新台幣22兆元,主要為美元計價的企業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惠譽估計,目前壽險公司對60%至70%的外幣資產採取避險,但避險成本高昂,仍無法完全抵銷匯率風險。
匯損衝擊財報 上半年獲利急凍
王長泰指出,今年5月初,新台幣僅兩天內就兌美元升值8%,7月初更一度比2024年底升值超過11%,匯率波動程度罕見。這直接衝擊壽險業上半年財務表現。金管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壽險業稅前損益僅3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110億元,年減幅達98.4%。若加計兌換與避險損益、避險工具成本及外匯準備金淨變動,外匯損失合計達5,22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23億元大幅惡化。受此影響,壽險公司股東權益在半年內下滑16%。
金管會祭出措施 6月轉虧為盈
為協助壽險業因應匯率劇烈波動,金管會於今年6月祭出多項措施,包括允許保險公司以匯率均價計算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提高責任準備金計算彈性(最高可加一碼),並採用更符合實際的死亡率假設。部分壽險公司利用這些措施釋放責任準備金,轉入外匯價格準備金或直接反映於稅前損益,加上投資收益挹注,使得壽險業在6月轉虧為盈,並在上半年整體回到正獲利。
新準則上路 資本壓力不減
此外,金管會於2024年8月公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規,允許壽險公司每月提列更多準備金,並全額沖抵外匯損益,增加財務操作的彈性。許多壽險公司自今年5月起已採納新制度,累積外匯準備金規模逐步擴大,截至6月底餘額為2,33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139億元。
惠譽認為,隨著IFRS 17新會計準則以及2026年台版保險資本標準(TW-ICS)的實施,壽險公司將持續推動保障型商品銷售,以創造更高的合約服務邊際(CSM)。然而,外幣損失仍將壓抑盈餘成長,形成額外資本壓力。
新契約保費逆勢成長 併購或增多
儘管壽險業財務承壓,市場需求依舊強勁。2025年前六個月,新契約保費總額年增35%。未來壽險公司除了可能透過股東增資,也將繼續發行次順位債券,以提升資本適足率。不過,若資本成本長期高於業務報酬率,不排除股東考慮出售持股,屆時市場可能出現更多併購案例。
惠譽結論:壽險仍需強化風險管理
整體而言,惠譽信評認為,新台幣匯率波動將在短期內持續影響壽險業財務表現。雖然金管會政策提供一定緩衝,但壽險公司仍需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並提高避險策略的效率,以抵禦實質經濟損失。唯有如此,才能在外部不確定性持續的環境下維持穩健經營,守住保戶與股東的信心。
惠譽信評示警,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短期內將持續影響台灣壽險公司的財務表現。圖為惠譽信評亞太區保險評等資深副總經理王長泰(圖/惠譽信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