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屆時將展示一系列最新軍武,大秀軍事實力。不過,隨著俄烏戰爭延燒、印太威脅升溫等,讓全球軍備競賽愈演愈烈,而這股龐大需求卻也意外成就了兩個新興軍火出口大國南韓與土耳其成為新一代的武器大賣家。
土耳其製造的Bayraktar TB2無人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傳統軍火大國失色 南韓急起直追
據《經濟學人》31日報導指出,長年以來,美國是全球最大軍火出口國,俄羅斯緊隨其後。不過,歐洲武器庫因援助烏克蘭消耗嚴重,俄羅斯則因戰爭損耗與制裁,出口量比2022年大減近五成,導致印度、越南、埃及等傳統俄國客戶,開始轉向別的供應商。
南韓就成為了其中最大受益者之一。數據顯示,南韓與法國並列為北約歐洲會員國的第二大軍火供應國,僅次於美國。而在坦克與火砲等項目上,南韓甚至超越美國。去年,南韓對沙烏地阿拉伯出售32億美元(約新台幣9.8百億元)的「天弓二型」中程防空飛彈系統,對祕魯輸出價值4.6億美元(約新台幣1.4百億元)的軍艦,還賣出價值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6億元)的自走砲給羅馬尼亞。
最大宗交易則是2022年與波蘭簽下的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千7百億元)合約,包括180輛K2「黑豹」主力戰車、672門自走砲、48架FA-50戰機,以及288套多管火箭系統。因波蘭希望快速提升軍力以嚇阻俄羅斯,而這筆大單則讓南韓正式躋身全球武器出口強權。
南韓恐搶下美國潛艦訂單
南韓軍火產業由七大企業與政府合作推動,保有快速生產北約標準武器的能力。由於朝鮮半島仍處戰爭狀態,維持產能一直是重點。報導指出,南韓未來更可能拿下加拿大價值170億美元(約新台幣5千2百億元)的潛艦合約,甚至替美國海軍分擔造艦壓力。
最受矚目的計畫是KF-21戰機,預計明年底服役,被視為「4.5代」機型,未來更新後將升級為第五代匿蹤戰機。有專家直言,這將是南韓能否挑戰美製F-35的關鍵測試,目前「連日本和以色列都還沒做到」。
土耳其無人機稱霸 多角化軍火出口
另一個竄起的則是土耳其。過去五年,土耳其軍火出口額從20億美元(約新台幣613億元)飆升到去年超過70億美元(約新台幣2千1百億元)。靠著民間主導的國防工業局推動,土耳其快速實現「戰略自主」。
歐洲武器庫因援助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作戰,導致消耗嚴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土耳其無人機公司Baykar的TB2型無人機已賣到30多國、超過500架,性能超越中製機種。沙烏地阿拉伯還簽下30億美元(約新台幣919百億元)合作案,將共同生產更先進的無人機。
除了無人機,土耳其產品線涵蓋坦克、火砲、防空系統、雷達、軍艦等,價格親民、規格符合北約標準,且「沒有太多附加條件」。
今年,土耳其與西班牙就簽下了16億美元(約新台幣490億元)的Hurjet戰機共同生產協議,並向羅馬尼亞出售超過千輛裝甲車,交易額約9.3億美元(約新台幣285百億元)。葡萄牙也斥資1.34億美元(約新台幣41億元)購買補給艦。
軍火新星能否站穩?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曾表示,到2027年要讓南韓成為全球第四大軍火出口國,占市場5%份額。據統計,去年南韓軍火出口額已達173億美元(約新台幣5千3百億元),今年更估計上看230億美元(約新台幣7千億元)。
然而,其所面臨的挑戰仍不小,包括像是工程人才流失到歐美、國防研發預算不足、美國卡住關鍵零件出口等;土耳其則是仍被排除在F-35計畫之外。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