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當主管壓力山大!他總失眠「精油、換窗」都沒用 醫揭「這器官」拉警報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總是睡不好不要以為只是壓力大,可能與自律神經有關。(示意圖/PIXABAY)
總是睡不好不要以為只是壓力大,可能與自律神經有關。(示意圖/PIXABAY)

明明已經關了燈,身體卻一直清醒?35歲的威翔(化名)是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經理,白天會議滿檔、訊息轟炸,晚上卻在床上輾轉難眠。他以為是工作壓力惹的禍,試過冥想、精油、甚至改裝隔音窗,仍舊難以入眠。接受檢測後才發現,問題並不在「睡不著」本身,而是自律神經長期處於交感亢奮導致。

身心科醫師尤冠棠指出,交感神經負責「加速、備戰」,副交感神經負責「緩和、修復」日常必須「一放一收」才能維持生理韻律。當交感長期被工作簡報、訊息提示音與咖啡因推向高檔,「煞車」即副交感無法及時介入,入睡程序自然卡關。夜間多夢、易醒,甚至醒來依舊心跳偏快,都是交感遺留下的戰鬥殘響。腦幹的睡眠中樞因此接收雜訊,將深層睡眠切割成片段式的「淺層輪播」。

尤冠棠說,失眠≠單純壓力大。許多人把「睡不好」視為心理壓力的直接反射,卻忽略了自律神經的「卡住」才是幕後黑手。打翻咖啡後的急促心跳,比真正喝下一大杯更令人清醒,正是交感神經緊急啟動「戰鬥-逃跑」模式的現場示範。同理,半夜驚醒好比電腦記憶體過載卻硬撐不關機,只能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外表暗下來,內部仍在高速運轉。

想要確認自己是「典型失眠」還是「神經失衡型失眠」,尤冠棠建議可透過以下三種檢測交叉比對,透過數據與自我感受的整合,找出潛在的關鍵原因。

1、心率變異度(HRV):能捕捉交感與副交感之間的節拍差異;

2、自律神經功能量測儀:進一步量化交感優勢或副交感不足;

3、睡眠問卷:評估主觀睡眠品質與體感。

根據臨床經驗,尤冠棠統整以下幾招,有效協助「降交感、升副交感」:

1、呼吸覺察、漸進式肌肉放鬆:能在短時間內拉抑交感、提升副交感張力。

2、週期性有氧運動+核心伸展:可重新校正日間交感所需的「高峰」與夜間副交感的「谷底」落差。

3、心理諮商與正念訓練:能替交感「降噪」,讓副交感有空間接手夜間修復,減少焦慮或情緒困擾。

尤冠棠強調,調整睡眠節奏不是「拼命放鬆」就好,睡眠品質就像大腦貼出的警示燈號,若長期忽視,代表硬體正在過熱卻不散熱。透過自律神經檢測掌握交感與副交感的交接時間表,才能真正按下「關機」鍵,讓身體在夜裡完成深度維修,而不是停留在永不熄燈的待機模式。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