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I電腦全開源 半導體市場還賺嗎?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Tenstorrent CEO Jim Keller又被稱之為矽谷晶片大神,蘋果、AMD、特斯拉都仰賴過他。(圖/記者廖珪如攝影)
Tenstorrent CEO Jim Keller又被稱之為矽谷晶片大神,蘋果、AMD、特斯拉都仰賴過他。(圖/記者廖珪如攝影)

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今(10)日開展,Tenstorrent執行長執行長、矽谷晶片大神Jim Keller 在公開簡報中提出的「TT-AI 軟體堆疊」涵蓋從模型編譯、運算元件建構,到執行環境與指令核心的完整鏈條,目標是讓開發者能無縫銜接主流 AI 框架如 TensorFlow、PyTorch 與 ONNX,而不必重寫程式碼。

在 AI 晶片領域,硬體再強大,如果沒有成熟的軟體支援,最終也難以被廣泛採用。由傳奇晶片設計師 Jim Keller 帶領的 Tenstorrent,正試圖與完全封閉生態的輝達展開正面競爭。

Tenstorrent 的軟體設計分為四層:TT-Forge 是基於 MLIR 的編譯器,可支援數百種模型;TT-NN 提供高效能算子與模型建構工具;TT-Metalium 是輕量級執行環境,確保程式能高效落地;最底層的 TT-LLK 則讓系統工程師能直接調校硬體指令,以發揮極致性能。這樣的分層設計不僅降低學習門檻,也讓不同層級的開發者能找到切入點。對一般研究人員而言,他們只需透過 TT-Forge 即可快速將模型部署;而需要進一步最佳化的專業團隊,則可深入到 TT-NN 或 LLK 層級進行調整。

外界普遍認為,Tenstorrent 此舉是針對輝達 CUDA 的壟斷地位而來。CUDA 生態長年綁定 AI 開發者,使得輝達在 GPU 市場形成強大護城河。Keller 則試圖以 「開放性」 來吸引開發者與企業,複製 RISC-V 在處理器領域的模式,建立一個不受單一公司壟斷的 AI 軟體基礎。

Keller 過去曾在 AMD、Apple 與 Tesla 主導處理器設計,他的理念一貫強調「簡單而高效」的工程哲學,主導多項改變世界的晶片設計,享有矽谷「晶片大神」之稱。引入了 HyperTransport 匯流排,大幅提升通訊速度,並設計了首個 64 位元 x86 指令集(x86-64)。這套更直接、更高效的指令集徹底壓制了 Intel 奔騰 4,讓 AMD 迎來了高光時刻。爾後他到蘋果為賈伯斯打造A系列處理器,讓蘋果擺脫晶片遭掣肘的局面。

2012 年,AMD 再度陷入絕境,其「推土機」架構因過於複雜而慘遭 Intel 擊潰。此時,53 歲的 Keller 重返 AMD,接下新一代架構的重任。他毫不留情地砍掉複雜的 CMT 技術,改用更簡單、更直接的 SMT,並重新設計了暫存與功耗系統。成果便是 Zen 架構。2017 年 Ryzen 橫空出世,以 40% 的效能提升,讓 AMD 從瀕死重返舞台,逼得 Intel 終結了「擠牙膏」的時代。

Keller說,他喜歡以使命為導向的人,在蘋果(Apple)時學習到很多,令他大開眼界,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天做一個決策,公司上下完全呼應,團隊完成好幾代iPhone,見證了領導力及團隊合作。至於AMD,凱勒表示, Keller的人很棒,但組織架構不對。

如今在 Tenstorrent,他延伸這個思路,將焦點放在如何讓軟體與硬體更透明、更模組化。對市場而言,Tenstorrent 的挑戰在於如何快速擴大生態,吸引足夠的開發者與企業採用。CUDA 的先行優勢難以撼動,但 Keller 的目標並非短期競爭,而是要將開源成為普及化,讓下一個世代的電腦在半導體的運用上更為普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