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世界之最/最奇葩的兩個國家 「一國兩治」卻不相往來!不是台灣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地中海上的分裂之城,塞普勒斯一國兩治,跟台灣處境十分類似。圖為賽普勒斯共和國部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地中海上的分裂之城,塞普勒斯一國兩治,跟台灣處境十分類似。圖為賽普勒斯共和國部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眾多獨立國家中,塞普勒斯島的政治現狀無疑是最為奇特的案例之一。這座地中海上的島嶼,由塞普勒斯共和國與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兩個實體分治,它們不僅相隔一條聯合國緩衝區,更共用著同一座首都尼科西亞(Nicosia)。然而,在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兩國人民互不往來,政治立場尖銳對立,各自遵循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

塞普勒斯是位於歐亞大陸交匯處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國,面積9,251平方公里,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塞普勒斯是位於歐亞大陸交匯處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國,面積9,251平方公里,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這場持續半世紀的分裂,根源於複雜的歷史背景與民族認同矛盾,從國際地位的孤立到軍事對峙的現實,處處可見與台海兩岸現狀極為相似的影子,也為我們理解兩岸關係的困境,提供了一個深刻的參照。

北賽普勒斯當地的兒童民俗舞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北賽普勒斯當地的兒童民俗舞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部,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歷經亞述、埃及、波斯、羅馬與拜占庭等帝國統治。公元10世紀,尼科西亞成為島嶼的首都。1571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塞浦路斯,開啟了長達三個世紀的統治。

塞普勒斯南部以希臘裔人口為主,信奉東正教;北部則以土耳其裔為主,信奉伊斯蘭教。圖為東正教教堂。(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塞普勒斯南部以希臘裔人口為主,信奉東正教;北部則以土耳其裔為主,信奉伊斯蘭教。圖為東正教教堂。(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878年,英國接管塞普勒斯,使其成為殖民地。在此期間,島上的民族矛盾開始加劇。佔人口多數的希臘裔塞普勒斯人追求與希臘合併的「埃諾西斯」(Enosis),而土耳其裔則支持「塔克西姆」(Taksim),即將島嶼劃分為兩區。雙方陣營在1950年代末期組建武裝組織,衝突一觸即發。

彭塔扎克蒂洛斯山上的北賽普勒斯國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彭塔扎克蒂洛斯山上的北賽普勒斯國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60年8月16日,塞普勒斯共和國正式獨立,憲法規定由希臘裔擔任總統、土耳其裔擔任副總統,試圖建立權力共享的平衡。然而,這份脆弱的共識僅維持了三年。

1963年12月,時任總統馬卡里奧斯三世提出修憲,試圖削減土耳其裔的否決權,引發大規模衝突,歷史上稱之為「血腥聖誕」。為避免內戰升級,聯合國於1964年派駐維和部隊,並在尼科西亞市中心劃設了一條長約180公里的緩衝區,也就是著名的「綠線」(Green Line)。這條「綠線」將島嶼與首都一分為二,雖然暫時平息了戰火,但也為後來的永久分裂埋下伏筆。

賽普勒斯地圖,南塞北賽由聯合國緩衝區分隔。(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賽普勒斯地圖,南塞北賽由聯合國緩衝區分隔。(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74年7月15日,希臘軍政府支持的國民衛隊發動政變,推翻馬卡里奧斯政府,並企圖將塞普勒斯併入希臘。此舉被土耳其視為對其同胞的威脅,於同年7月20日出兵入侵。儘管8月16日停火,但土耳其軍隊已佔領了島上北部約37%的土地,造成數千人死亡與16萬希臘裔塞普勒斯人南遷、5萬土耳其裔北遷的人道危機。

1983年11月15日,土耳其裔單方面宣布成立「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僅獲得土耳其一個國家的承認。聯合國安理會隨後通過第541號決議,譴責此舉為非法,要求國際社會不予承認。

南塞北塞軍事對立劍拔弩張,土耳其軍隊虎視眈眈,隨時可能開戰。(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南塞北塞軍事對立劍拔弩張,土耳其軍隊虎視眈眈,隨時可能開戰。(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現實鴻溝:兩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分道揚鑣

半個世紀過去,這兩個實體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南部的塞普勒斯共和國是聯合國與歐盟的正式成員國,其以旅遊、航運、金融為主的經濟發展蓬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遠高於北部。而北塞普勒斯則因國際孤立與制裁,經濟嚴重依賴土耳其的援助,其機場航線只能往返土耳其,主要出口也僅限於農產品和紡織品。

2014年塞普勒斯利馬索狂歡節,當地民眾穿古裝遊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014年塞普勒斯利馬索狂歡節,當地民眾穿古裝遊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另外,文化與人口方面,南部以希臘裔人口為主,信奉東正教,使用歐元;北部則以土耳其裔為主,信奉伊斯蘭教,使用土耳其里拉。雙方在教育、媒體和體育領域也各自發展,例如塞普勒斯共和國的運動員可參與奧運,而北塞運動員則無法。

近期,東地中海的天然氣資源勘探成為兩國新的矛盾點。2011年,塞普勒斯共和國在海上發現「阿芙羅狄忒」氣田,試圖開發,但遭到北塞與土耳其的強烈反對,認為天然氣資源應由全島共享,雙方為此多次陷入緊張對峙。

2004年5月1日,賽普勒斯共和國加入歐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004年5月1日,賽普勒斯共和國加入歐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數十年來,在聯合國的主導下,雙方進行了無數次和平談判,但皆因核心議題上的分歧而陷入僵局。2004年,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提出的統一計畫,在北部獲得65%的支持,但在南部的公投中卻以高達76%的反對票數被否決,最終宣告失敗。
2020年,土耳其軍隊在未經聯合國許可下,重新開放了北塞「鬼城」瓦羅莎(Varosha)的部分地區,此舉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聯合國安理會甚至為此發布聲明。

瓦羅莎原本是塞普勒斯島的度假勝地,然而,1974年土耳其軍事入侵後,將整個地區用鐵絲網封鎖起來。從此瓦羅莎就成了一座荒廢、無人居住的「鬼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瓦羅莎原本是塞普勒斯島的度假勝地,然而,1974年土耳其軍事入侵後,將整個地區用鐵絲網封鎖起來。從此瓦羅莎就成了一座荒廢、無人居住的「鬼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儘管近年來,兩國邊界部分口岸已重新開放,讓居民得以跨境探親或旅遊,但政治上的分歧依舊難解。南塞主張以「兩族邦聯」為基礎達成統一,並要求土耳其撤軍;而北塞領導人則堅持「兩國方案」,強調主權平等。這些核心矛盾,讓和平統一的道路至今看來依然遙遠。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新台派上線 20250911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